—— ——鲁兴勇散文选登(11)
爱,《辞海》中的解释:是指对人或事有深挚的感情,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情感。《康熙字典》注释:“愛,仁之发也,从心无声。”
是啊,好一个爱字,在我们中国铁建这个群体中,从1948年7月到现在,有过多少人用人生、用汗水、用鲜血乃至生命,将其诠释得是何等的具体详细、又是何等的传奇壮丽。铁道兵时代的登高英雄杨连第,在修复陇海铁路8号高桥时,机智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提前完成修桥任务。在抗美援朝战争电影《激战无名川》中就永久地留有他们的身影,杨连第就是在抢修清川江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被侵略者投下的炸弹弹片击中头部光荣牺牲的,时年33岁。他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正义、换来了中朝人民的友谊。他不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而是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更多人的平安幸福和祖国的和平安宁,这才是真正无私的大爱。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两千多年前的先贤们,就在构想着一个处处充满爱的和谐社会,就在倡导人人都能把普天下的老人与儿童,当作自己的父母与子女一样来孝敬、去抚爱,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博爱。
新时代的铁建人石明记,生前是中铁十八局三公司副总经理,2010年12月22日,因过度劳累,突发脑溢血,倒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年仅33岁。他常说:“领导多尽一份心,职工就少受一份罪。我们做事要对得起企业,对得起职工,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作为公司副总经理、当过6年项目经理,管理的工程投资超30个亿,但他的老家只有三间破旧的土坯房,窗户是用胶带粘上块塑料薄膜来档风,唯一值钱的是台老掉牙的长虹电视。他自己长期与妻子两地分居,却想方设法解决年轻职工夫妻分居问题。每到春节,都是爱妻带着幼子奔波着遥远而崎岖的山路来工地过年,几岁大的儿子难受地说:“怎么每次见爸爸都这么难啊?”石明记的妻子悲伤地回忆说,“明记与儿子最后一次在一起是16号,一早起床前,姥姥把孩子抱到了明记的被窝里,他们父子俩你亲我一口、我亲你一口,逗闹着亲热了一会儿,还约好了,下午他爸散了会去学校接他。但因为孩子要赶着去上学,也只亲热了两三分钟”。谁也想不到,就是这短短的、最幸福的两三分钟,却成了他们父子间的永别。看到这我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因为这真实地显现了石明记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子汉,他不仅爱企业、爱职工,对家庭、对妻儿老小都有着深深的爱,这是人类最自然、最纯真的爱,是人之常情。
可以想像,一个不爱妻子儿女,不爱父母、兄弟姐妹的人,在关键时刻能爱党、爱国、爱企业?很难可信。春秋战国时有个叫管仲的人,是齐国的相国,病重,齐桓公去探望他的病情,并询问谁可继承他的相位,桓公也顺便推荐了三个近臣:一个是杀了自己的儿子来讨好桓公的易牙;二个是背叛自己的父母来投靠桓公的开方;再一个是阉割了自己的生殖器来侍候桓公的竖刁。管仲连连摇头说:“杀子迎合君王,不近人情;叛离父母投靠君王,也不近情理;连自己的肤体都不爱惜,更难信任。”后来果然应了管仲的话,桓公落了个很悲惨的结局,因为这些人对桓公个人的爱都是虚伪的,没有忠诚可言。
在我们中铁建群体里石明记现象不是个别,在遍布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工程项目中,都能见到许多同样的身影,或多或少地有过相同的印记。夫妻长年两地分居是我们铁建人无奈的特色,究竟有多少人经历了,好不容易相聚一回,却让儿子当作“陌生人”,不让靠近他妈妈的尴尬局面,我无从统计,也不好意思去一一统计。说真的我们还有不少老职工,在企业里干了几十年,还没有见过各级公司机关大院是个啥样子。不是他们不想来看看,而是他们把汗水和爱献给了工地一线;献给了越来越快的高速铁路、公路;献给了越来越漂亮的高楼大厦。年轻的铁建后生,多用“老革命”来称呼兵改工过来的老同志,说实话,在杨连第面前我们不敢当,但在改革开放后为中铁建快速发展、走向世界,我们所献出的青春红利来讲,还是当之无愧的。
被誉为“勇当地下开路先锋”的黄昌富,是掌握盾构核心技术实力的活招牌,也是青年人才的领路人。他乐于学习、精于创新,多次刷新施工纪录,充分体现出了“现代铁军,永争第一”的气势,也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中铁建后生更加可畏的青春风采。中铁建董事长孟凤朝称赞说:“黄昌富同志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劳模不折不挠、勇于创新、科学拼搏的时代精神。”中铁建总裁赵广发更是赞扬道:“黄昌富能屡次打破前人的纪录,填补国内外空白,靠的不仅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尊重知识、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的人才正是当前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人才。”一个人只有在内心深处藏有对本职工作的爱,才会有超出自己想像的工作效果。黄昌富证明了这一点。
在我们中铁建旗下的各级公司里、在我们的身边和日常生活中,像石明记、黄昌富这样丹心献给党,真诚爱企业的事例确实有很多。如十五局集团公司全国劳模张九林,1978年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一直奋战在施工第一线,先后参加过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以实际行动塑造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再如公司沪昆项目最年长的架子队长张仁同志,在部队时就是营长,改工后任处长助理。他“南征北战”几十年,仍然退休不退色,一有攻坚克难任务,公司领导总会想到他。退休后北上包西,临危机智地解救出隧道塌方被困人员;南征沪昆,68岁了披挂上阵当起了队长。老伴、儿女都心疼他,让他在家好好歇歇,但他说:“公司发展不容易,领导觉得我这把老骨头还管用,我哪能驳领导面子呢?”多么扑实的话语,却饱含了对企业无限真诚的爱。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坚硬的脊梁,我们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壮大。还有公司九队原副队长刘汉邦,也是一心扑在施工一线,终因劳累过度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这些典型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二十多万铁建人的光辉形像,在铁建人群中我虽然微不足道,但我兴奋还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
在我们第六指挥部佛陈项目有个叫陈良东的老同志。1977年入伍,当过班长、代理排长,转工后,干过会计、副队长、党支部书记、施工员等工作。他是项目中唯一的老同志,工程竣工后,他没有闲着,而是下伙房当起了炊事员,为铁建后生们作饭炒菜。每当我看到他那被汗湿透后,几乎是贴在身上的炊事服时,我真的很感动,也很心痛,甚至还有点心酸。用他自己的话说:“拿了工资,就要干点事,快退休了,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多么朴实无华的回答,谁能说这里面没有饱含着对企业真诚的爱?在中国铁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五百强的征途上,又有多少这样默默地干着,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却流着最辛苦的汗水的人,在甘当铺路石呢!正是因为爱,我们选择了铁建,也是因为爱,我们无怨无悔。所以,我们应该大声地说,我们骄傲,我们在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伟大工程中流过汗水;我们自豪,我们在祖国繁荣昌盛的过程中献出了青春;我们无悔,我们在中铁建走上世界强企之林的道路上付出了真诚的爱。
(本文于2011-05-20发表《中国铁建网》-员工心语栏目)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