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鲁兴勇散文选登(3)
1978年底,我们湖北省通山县三百多名新兵经过十来天的军列西行,到达新疆天山腹地巴伦台附近进行新兵训练。三个月的新训很快结束,我幸运地被分配到了铁道兵第六师后勤部仓库,也就是89206部队大河沿师仓库装卸连,位置在吐鲁番火车站南侧不远,虽说也是干体力活,但比起全天候在野外作业的施工连要轻松得多。连队的伙食生活也比新兵连和其它施工连队要明显好些,这可能是在师后勤部仓库里做事,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各种没见过的军用罐头,都是在这里第一次品尝到。但好景不长,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灾改变了这一切。
记得是下老连队不久的1979年4月10日下午3-4点左右,连队院内突然吹响了紧急集合的哨声,连首长口头传达了上级命令后说:每班只留两人看家,其余士兵火速赶到铁五师仓库灭火。大约两小时后,又响起了更为紧急的集合哨声,当时我与毛常群副班长是在班内留守,这次是留守人员全部出动,要求快速赶到自己每天上班工作的铁六师仓库灭火。因六师仓库地处五师仓库的下风口,那一天风也特别大,人根本无法站着迎面走路,我是新兵又不了解仓库布局与周边情况,只好拉着毛副班长的衣服跟着爬行,被风吹起的小石子打在脸上扑喇喇的疼。很快天黑了,只见周围一片火海,把整个夜空映得通红,被燃烧着的轮胎、油枕木如同火球火棒一般被狂风吹上半天乱飞,若是正好打击在下风口仓库窗户上撞破了玻璃,则是很快就会引燃整个仓库内的物资,然后再随着狂风大火又把下一排库房门窗引燃或烤炸玻璃从库内燃烧。我没见过这阵式,只好跟着毛副班长,他干什么我当帮手,风大火猛,消防栓那点水根本不起作用,一整排库房一会就成了一条火龙。见到那个场景,当时脑海中也是浮现出了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邱少云的英雄形象来。那一夜真是风急火猛,火情快速向南面地势低的仓库漫延,此时只听得毛副班长用劲喊着:“赶快去拿铁皮封死南面下风口库房的门窗,这是仓库主任的命令。”后来才得知,由于及时采取了这个办法,才保住了位处下风口的几排仓库与油库、炸药库,才保住了我们自己的生命和整个大河沿百姓的安全,为此六师仓库主任还荣立了二等功。大约到了下半夜,来参加灭火的解放军人数也越来越多,也增加了拉水车与救护车辆,听说是新疆军区驻吐鲁番的野战部队派来增援灭火的。大火到快天亮时才被控制与扑灭了,我与毛副班长也是被野战军的救护车拉到了吐鲁番兵站招待所。当时我俩的军外衣不是被烧烂就是被挂破了的,虽然算不上焦头烂额,但也是灰头土脸的,有些像电影中扮演叫花子的模样,脸面则像涂抹了迷彩妆似的。身上的棉衣被水喷湿后又结了冰,若是身体一停下来不动,很快就像是全身绑上了石膏绷带一样的僵硬。由于我们当晚也没有来得及吃晚饭就紧急出发了,当时切实是感到又饥又冷又渴又累。只听毛副班长几次提醒我:不要停止活动,原地慢慢踏步也行,更不能躺下,否则会被冻死的。
被拉到兵站招待所后,立马给我们先换上了新内衣与绒衣,外加一件像睡衣似的没有毛领的军大衣。到了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野战部队来人进行清查登记,随后由兵站派车将我们送回连队,连队领导也正在焦急地寻找着我们的下落。在事后的总结班会上,班长还很有自信地说:我想只要新兵小鲁一直是跟着毛副班长的话就不会有事的。可见在班长心里对毛副班长平常为人做事的稳重机智是非常了解与放心的。从后来的事故通报中得知,在此次灭火保库战斗中牺牲1人,受伤多人。本次火灾的原因是由于五师的一个仓库管理员掏出的炉渣没有完全熄灭,倒在库房外垃圾堆后又被大风吹得死灰 复燃而引起,据说这名管理员也是牺牲在了他所管理的库房灭火之中。
第二天大风停了,只见库区内铁路专用线两侧的站台上,原由我们摆放整齐有序的各种军用物资与成排整洁的师仓库已经是面目全非了。当天新疆军区领导与铁道兵首长也乘直升飞机察看了火灾现场与过火情况,据相关部门统计此次火灾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在千万左右,在改革开放之初的物价低廉时期,我们每月只有几块钱津贴费的年代,真是个不小数目。后来在清理被烧过的库房时,成捆的新毛皮军大衣、军装、成箱的各种军用罐头、蛋粉等,都被烧得只剩中间一点是好的,很是让人感到可惜。
在这场灭火保库战斗中我荣立了三等功,还入了团。这个三等功应该说是毛副班长让给我的,连部开始上报的就是他,他推迟不要并向连排领导推荐了我,后来连队支部还是将我俩一起上报三等功。毛副班长是1976年从河南三门峡市入伍的,年年立功受奖,是连队荣立三等功和荣获“学雷锋标兵”等称号最多的人,也是一个平时言谈很少而讲求实干之人。我被推荐在师后勤部庆功会上作了典型发言,我重点讲述了在毛副班长的带领下,是如何不怕牺牲与灵活机动地去灭火的,其实当时也就根本不知道害怕,也分不清东南西北,也不认识周围的任何人,心里只知紧跟着毛副班长才有安全感。
这场火灾过后,清理完过火现场没多久,我们装卸连也就无事可做了,被调回89330部队,恢复了十二连建制,来到和静县城,担负和静火车站和一条军用物资专用线的修建任务。毛副班长也是在80年大批退伍时回乡了,从此我们失去了联系。我虽然在这次灭火保库中立功入团,但命运并没有因此而变化,在施工连的施工班里整整干了五年。施工之余除了研读家里带来的古医书外,也少了其它的业余爱好。真正改变我命运的是1984年初发表在《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上的第一篇中医论文,才引起领导重视,并被选送到地方中医院校进修学习,由此走上了杏林之路。
(作者在当时连队院外的戈壁滩上看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