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精神代代相传

  品读杨连弟同志的英雄事迹,脑海中萦绕的是英雄和他的战友们在隆隆的炮火声中修路架桥的矫健身影。杨连弟,是铁道兵的骄傲,杨连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杨连弟,用短短33年岁月,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美诗篇;他是中国军人的典型代表,他是铁道兵精神的具体体现。

  杨连弟曾经经历旧社会的欺压和鞭挞,杨连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杨连弟将一腔热血倾洒在朝鲜的清川江大桥下,为抗美援朝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讴歌这样一位壮烈牺牲的英雄,我的语言是苍白的,但是眼角的泪珠却是对前辈的敬仰和感动。

  品读杨连弟的事迹,我感觉杨连弟身上不仅有革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献身精神,还有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在1949年夏天,铁道兵部队开往豫西,担负了修复陇海铁路8号桥的任务。面对这座当时全国第一高桥,杨连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每个桥墩上每隔三米就有一根修桥时留下的铁夹板,虽然只有几寸宽,却勉强能站一个人,便大胆提出一个方案:用一根带钩的杆子钩住铁夹板上的圆孔,人顺着杆子爬上去,然后把脚手杆绑在铁夹板上。杨连弟在全团注视下,手持长杆第一个攀登,冒着随时坠落的危险,经数小时奋战,终于登上桥墩。当时的桥梁专家赞叹:“战士中真有能人啊!”

  1950年11月,杨连弟随铁道兵入朝参战。技高人胆大的杨连弟,将大畏惧的革命精神和专注与创新的工匠精神带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在抢修沸流江大桥的战斗中,他根据敌机轰炸的规律,大胆提出利用敌人轰炸间隙白天施工的建议,大大加快了抢修进度。这一经验在铁道兵各部队得到推广,为前线部队的给养运输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但许多印记却铭刻心间。67年过去了,杨连弟已经离开我们67年了,铁道兵全体退出现役已经35年了,然而杨连弟和他的战友们清新的面容犹如就在眼前,隆隆的炮火声仿佛就在耳边。杨连弟是铁道兵的英雄,杨连弟和千千万万铁道兵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道兵精神代代相传,直到永远。

  东方的巨龙已经觉醒,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傲立于世界东方。我们为我们的祖国骄傲,七十年的拼搏奋斗,七十年的开拓发展,我们的祖国解决了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难以解决的诸多难题,人民群众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国家经济和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东方的巨龙即将腾飞。品读杨连弟的英雄事迹,我想要学习和发扬杨连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要与实际相结合地学习,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进行学习,要与中国铁建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结合去学习,更要与中国铁建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相结合去学习。

  学习杨连弟的英雄事迹,要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结合,更要与自己的工作岗位实际相结合。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觉悟,开拓创新、勇于进取,乐于奉献、砥砺前行。要把学习英雄事迹,传承铁道兵精神,化作工作和实践的动力,去为我们的中国铁建,去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去奉献,去拼搏,去奋斗,就像一把干柴,在火热的事业中去燃烧自己,照亮人民。

  学习杨连弟的英雄事迹,要与中国铁建精神和工匠精神相结合。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脱了军装不脱军魂的铁建人,传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弘扬了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在铺路架桥的伟大事业中,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走出了国门,走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这些成绩,是杨连弟和他的战友们的希冀和愿望,是他们的遗志在铁建人血脉中的传承。学习英雄事迹,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赞颂,不能仅仅是言辞上的褒奖,应该是用心去铭记,用双手去实践,用大步去丈量。

  学习杨连弟的英雄事迹,更要与中国铁建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相结合。铁道兵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抛头颅洒热血,栉风沐雨、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流血牺牲、气壮山河。新时代的铁建人不仅要继承铁道兵精神,更要开拓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这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对实现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新驱动发展,是职责,更是使命,2017年的中国铁建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铁建提出了“要勇立时代潮头,实施创新发展,以创新开启企业改革发展的新时代”的号召。我们学习英雄事迹,也要与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使命相结合,将英雄的精神融入思想、凝于血脉,将开拓创新当成自觉自愿的行动,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去践行“两学一做”,去牢记和缅怀英雄们的丰功伟绩,把工作成绩单当作敬献给英雄们的花环。我想,如果我们的都这样用实际行动缅怀先烈,我们的祖国的山河将更加壮美,我们铁道兵精神将代代相传。

  (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党委办公室赵纯杰)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