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苍山碧水的记忆(之四)
中国铁建大桥局宜石高速项目钱进
题记:我在大桥局集团三公司,即将走过40年的风雨历程。在退休之路,迈出轻轻的脚步,向我走来的时候,那些从东北到西北,从南疆到北疆,从玉希莫勒盖大坂到大巴山麓,从帕米尔高原到云贵高原,熟悉的山山水水,总在眼前挥之不去,见证了我走过的芳华。部队体制改革到改编为企业,从弱小到强大,从穿军装到工装,我都是它发展的见证人。今天,把封存在心里的点点滴滴,用文字记录下来,也算是对企业和工友送给的一份离别礼物,一个老铁道兵职工的深情祝愿。
天山上的采金人(第四章)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淘金的人要经过“千淘万漉”,滤尽泥沙,最后才能得到到金子,形容的是淘金人的艰辛。产金子的地方,都是在高山狭谷,气候环境条件十分的恶劣。
1992年10月,有一支从东北大兴安岭隧道工地穿着铁路工装的队伍,千里迢迢来到新疆西天山脚下,在位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境内的阿希河畔安营扎寨,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土方剥离工程;他们就是以经理杨国华、书记何震山带队组建的铁道部十三局三处(现中铁建大桥局集团三公司)阿希金矿项目部。
进矿区的道路崎岖不平,从伊宁县到矿山虽然只有62km,第一次上山便行走了9个小时。这是一座采、选1000t/d的生产能力,处理矿量32万t/a的大型金矿,采矿原采用露天开采,现采用井下开采,海拔在1800米左右,采矿权面积0.348平方千米,开采深度1580米至1130米标高,是新疆第一大金矿,也是中国十大金矿之一。为了在矿山领域一炮打响,项目上场伊始,采用了军事化管理,营区建设、食堂就餐、床铺统一化,办公、作息、早点名实行制度化,着装、作业、车貌标准化,大型节假日,还举行升国旗、卡拉ok歌咏会比赛,有时还组织烧烤、登山、猜谜活动,来消除工地和心里的寂寞。安装的一部卫星电话,项目和职工有特殊情况才和处机关总机相互呼叫,再由通信人员与部门、家庭亲人联系。在施工中,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没有饮用水源,刚开始靠借用哈萨克牧民的马车,下到12公里的河里取水,每天跑4趟才满足生活用水;最后施工和生活饮水解决了,随之困难一个一个接踵而来,首先是伙食问题,一个月难吃上一顿猪肉,山上只有哈萨克牧民们卖的牛羊肉,职工们都是汉人不习惯,附近又没有猪肉卖,购买时还担心破坏民族团结,只好晚上下山出车去伊宁市的兵团农四师的市场悄悄采购,并且还要提前预订,每次还不能超过100公斤,全部人员一周下来,人均吃不到半斤肉,书记何震山只好自己亲自下山,找到农贸市场负责人,请他帮忙悄悄往山上送。伙食问题解决了,但冬季取暖、设备不足、炸药储藏、高压电等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杨国华经理和何震山书记实行分工负责,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各领着一班人马,早出晚归。老何岁数大,不惧高原反应,照常与年轻人摸爬滚打在作业现场,不是在车间装卸安装设备,就是在剥离现场拿着铁铲修路和指挥车辆装卸;老杨早上七点(关内时间五点)就起床,坐着破旧吉普212往伊宁县跑,排队办理爆炸手续,然后去电业局申请用电,签定合同;去洽谈租赁设备“借机下蛋”。一次回到项目部时已是深夜,没想到矿区下了一场二十年难一遇的暴雨,天黑看不见,正跑在河中间,车子突然熄火,和司机立马从车内跳出来,一人各向3米远的两棵大白杨树跑去,抱着树枝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靠项目维护道路的铲车,才从树上接下来,幸免一难。1994年10月,我去到金矿采访时,他谈起这件事,就眼泪巴巴地往下掉。采访到老何时,也是泪流满面。那时,没有职工愿意到新疆工作的,三个枝校毕业的女子和儿子,听从父亲的安排,到金矿项目工作,虽然天远地远,但全家人总团聚在一起。小女儿20岁,晚上一个人在过磅房值班,遭遇80吨重的运矿车制动失灵,不幸倒下……
1997年9月,我陪同《科技日报》、新华社驻新疆记者站、《铁道工程报》、集团公司宣传部记者站共5名记者,在阿希金矿现场采访时,他们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新华社的阎记者说:“你们不仅会修路架桥,还会开劈矿山淘金子。”我开玩笑的回答说:“我们铁道兵嘛只要给钱,导弹飞机都能造,什么险活重活都能干,市场经济下,象挖金矿这样赚钱的活更能干。”几天后,几家报社相继用一个整版版面刊登了各自采写的通讯,一时在黄金系统引起反响,我本人采写的长篇通讯《冰山上的来客》在《中国黄金报》刊登以后,还被评为好稿;国家黄金局的领导还专门派一个副主席,慰问看望了当时己提升为副处长的杨国华同志和项目的全体职工。这位老领导现在己经光荣退休了,但他就是以阿希金矿为平台,结识了朋友,树立了口碑,至今还战斗在企业的经营领域上,所想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深受职工们的爱戴。
还值得大写一笔的是,三处(公司)以金矿为平台,相继又承揽到了广西高隆金矿的厂房安装和道路施工,并且从1992年进疆以来,先后承揽了“引额济克”、“引额济乌”、下坂地、吉林台等水利和交通工程、阿拉尔至和田沙漠公路、国道217乔尔玛至那拉提改建工程、乌尔禾至阿尔泰公路、乌鲁木齐市政高架桥、兰新高铁哈密段,乌市地铁一、二号线、喀叶墨高速公路、新疆西水东引二期输水等近20项工程,投资超100亿元,不仅成了中央最早进疆的企业之一,还以阿希金矿项目为“火种”,在乌鲁木齐成立了一个指挥部,工程遍布天山南北。
万事开头难,经过140多名职工的艰辛拼搏,机修车间灯火辉煌,运矿车川流不息,钻孔机昼夜轰鸣,连续四年实现高产稳产。那时正值处(公司)效益萎缩期,处机关有3年的办公费用开支。都出自于阿希金矿项目的上交款,为处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忘不了昔日在天山上的“采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