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高铁向台 梦圆两岸
文/杜晓言
平潭浪静接云霞,铁轨如龙两岸划。
待到通车圆梦日,同胞欢聚话桑麻。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先生笔下的乡愁,道尽了两岸同胞因海峡相隔的思念与期盼。作为高铁建设员工,何曾不想彩虹连两岸。而如今,一项宏伟的设想摆上国家的议事日程——将高铁修到台湾岛,正逐渐从蓝图走向现实,它承载的不仅是交通的连接,更是民族团圆的希望,是打破隔阂、迈向统一的坚实步伐。文/杜晓言
平潭浪静接云霞,铁轨如龙两岸划。
待到通车圆梦日,同胞欢聚话桑麻。
从现实角度来看,修建通往台湾岛的高铁,技术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我国桥梁与隧道建设技术已达世界顶尖水平,如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克服了复杂的地质条件、恶劣的海洋环境等难题,向世界展示了“基建狂魔”的实力 。再看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其成功通车,为修建台海高铁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外,我国在高铁技术上也成就卓越,拥有成熟的高铁建设与运营体系,这都为高铁通向台湾岛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资金方面,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有足够的财力支持这一重大项目的开展。并且,从国家层面,早已将福州至台北的高铁规划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这表明了国家推进两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坚定决心。
这条高铁的建成,将带来诸多积极影响。在经济上,它能促进两岸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产业合作。台湾的电子信息、精密制造等产业发达,大陆拥有广阔市场与完备产业链,高铁通车后,人员与货物往来更加便捷,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推动两岸经济共同繁荣。例如,大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台湾在电池技术、电子零部件制造方面优势明显,双方可通过高铁带来的便利,加强合作,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在文化方面,高铁将加深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与认同。便捷的交通让两岸人民能够更频繁地交流,亲身感受彼此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增进文化认同感,消除因长期隔绝产生的误解与陌生感,使同根同源的中华文化在交流中更加熠熠生辉。就像每年大量大陆游客前往台湾旅游,欣赏台湾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台湾同胞也到大陆各地寻根谒祖、参观学习,高铁的开通将进一步促进这种文化互动。从情感角度讲,它能让两岸的亲人朋友更方便地团聚,抚慰无数家庭的相思之苦,使两岸同胞的心贴得更近。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在推进高铁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台湾岛内部分“台独”势力出于其分裂目的,可能会进行恶意阻挠,他们妄图切断两岸联系,破坏民族统一大业。同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外部势力也可能试图干预,制造各种障碍。但这些困难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高铁修到台湾岛,是一个关乎民族未来的伟大梦想,也是即将实现的现实。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这一天的早日到来贡献力量,共同迎接两岸统一、民族复兴的辉煌时刻 ,到那时,我们定能乘坐高铁,跨越海峡,共赏日月潭的波光潋滟,同登阿里山感受云雾缭绕,在台湾的土地上,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崭新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