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散步,我们三三两两沿着项目驻地附近的长山村绿道,经龙隐寺、长山村古村落农家院、忘归湖,然后返回项目部已经成了我们这些老职工的一种生活习惯。散步途中常见一对六十挂零的老夫妻持竹笤帚很吃劲的打扫路道,观其工作认真精神,想必是村里安排拿薪酬的清洁工,后来才知道他们是这个村“学雷锋做好事”的“志愿者”。
听说他们是“学雷锋志愿者”,只要了解他们姓什么、叫什么名字,“雷锋精神”故事题材就有了。带着这个臆想,有意无意间我便接近这对老夫妻。起初老头还与我交谈一些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以前都干过啥,提及他们加入“学雷锋做好事”的初衷以及他们的名字,老头避而不谈,只说他姓李,小学生称呼他“李爷爷”,敬老院的人称呼他“李善人”,村干部称呼他“李好人”。
据了解,老李夫妇在村里“学雷锋做好事”已经坚持了好几个年头。起初是老太太一个人在村子里清扫道路上的垃圾、帮助敬老院干些杂活、到村幼儿园打扫环境卫生,后来老李退休了就和老伴一起周而复始的重复干着这些活计。老李还调侃老伴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长年累月,老李夫妇默默无闻的坚持学雷锋做好事不间断。“老李夫妇每天的工作是三三制,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清扫长山村绿道的环境卫生上,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清扫村幼儿园环境卫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帮助敬老院做事”,长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洪涛介绍说。
“雷锋精神就在我们身边。立足岗位,学身边人、做身边事,让雷锋精神在我们身边落地生根,助力项目‘提质增效’,这就是我们项目部‘学雷锋、见行动’主题活动的目的。”项目书记于喜田说。在滁天高速项目工地,学习雷锋已不再是一种政治活动,而是把雷锋精神与项目建设工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着眼于建立一种高效的企业文化,着眼于实现项目滚动发展的长远愿景。两者结合,一方面为建立企业高效文化找到了突破口,另一方面为雷锋精神的生根发芽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样的学雷锋活动一方面能够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经营效益,另一方面又能够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雷锋精神”在我们身边落地生根,让我们看到了“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样的精神即便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也并没有过时,学雷锋依然是“人人可做、处处可为”。虽然我们每个人工作不同,也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但是学习雷锋贵在坚持,小事持之以恒,小善久久为功,经年累月下来,就是了不起的“人生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