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英雄的家乡纪行

铁道兵英雄的家乡纪行
杜晓言
 
      9月19日,遵咐铁道兵梁志江编剧的分工,我利用去工地的顺路之便,代表剧组走进铁道兵烈士黄景志战友的家乡~桦南县驼腰子镇西合村,意在为剧情塑造主人翁黄景志生前的形象增添色彩。这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曾是爱国将领祁致中抗日活动的主战场,身临此地顿觉光荣自豪。
     毕竟那段岁月已经走远,几经打听才找到西合村小学与铁道兵烈士黄景志的大哥有亲属关系的余生老师,校长袁立军、书记南金贵等热情接待了我,一起参观了学校有关黄景志烈士的英雄事迹展览橱窗,翻阅了学校编辑的有关学习铁道兵黄景志烈士的事迹教材。
     此时,桦南秋季未尽,杨树叶随风飘落,寒气逼人,仿佛冬天已经来到,能否找到烈士的亲属收集有价值线索,心里划着一个大大的问号,进村后被眼前的情景拉直了。
     据了解,1969年6月7日凌晨,黄景志生前在襄渝铁路隧道施工中为抢救战友牺牲后,铁道兵政治部授予黄景志一等功臣、称号,号召全体铁道兵干部战士向黄景志学习。黄景志的妹妹黄景芝参军入伍烈士生前的部队,现已居住石家庄,他的大哥居住桦南县城,抽空利用业余时间去拜访铁道兵英雄的大哥黄景生,为剧组提供电视剧不久在佳木斯开机的详实资料。
      黄景志抢救战友牺牲时年仅22岁,没有成家立业,村里已找不到他的直属亲人,让我们安慰和感动的是,那段岁月虽已走远,家乡人民没有忘记这位铁道兵舍身救人的英雄。桦南县驼腰子镇派出所和西合村土屋翻新的三层小学,处处张贴着铁道兵黄景志烈士的照片和抢救战友的英雄事迹。
铁道兵黄景志烈士英雄的事迹,灌输到家乡一代又一代新人的心灵,铁道兵精神在英雄的家乡生根发芽,铁道兵烈士黄景志生前的美好愿望在家乡开花结果。校长袁立军介绍,村里正在修缮系列抗日战争和和平建设时期的纪念馆,我知道这是一个英雄倍出的村庄。
      铁道兵烈士黄景志虽然安葬在远离家乡的“铁道兵重庆烈士陵园”,但他生前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不正是今天的和谐盛世吗?烈士理应安息!2019.9.19黑龙江桦南

纪念铁道兵第六师二十六团六连班长、共产党员、一等功臣黄景志烈士为抢救战友牺牲五十周年。
黄景志,黑龙江省桦南县人,1946年生,1965年参军,1968年入党。1969年6月7日,黄景志同志在襄渝铁路烂田塆隧道施工中,为抢救战友英勇牺牲。

黄景志烈士的墓座落在重庆市合川区三汇镇"铁道兵重庆烈士陵园”内。现已成为重庆市合川区青少年教育基地。     
铁道兵烈士黄景志活在家乡人民的心中
杜晓言
 
      9月20日晚饭后,我按照《志在四方》电视剧编剧梁志江提供的联系线索,从项目部驻地华灯初上的桦西湖大街出发,步行大约20多分钟,来到小客运站南楼,寻访铁道兵黄景志烈士的大哥黄景生,今年76岁的黄景生大哥身板硬朗,言谈举止清晰敏捷,开朗的性格怀揣一颗年轻的心。
     黄景生大哥听了我的来意,小心翼翼地拿出他保存了50年有关弟弟黄景志生前的照片、领章和帽徽等遗物,以及弟弟牺牲后各大媒体宣传学习的报纸和书籍,看到这些跨越50年时空而保存完好无缺的珍贵资料,我知道这位铁道兵战友的大哥,一时一刻也没有忘记对弟弟的怀念,他把完好无缺地保存烈士的遗物,作为家人对失去弟弟的深深怀念。
     黄景生大哥条理清晰地向我叙述了那段的往事。黄景志烈士排行老二,大哥黄景生、三弟黄景学、四弟黄景武,妹妹黄景芝后来参加铁道兵,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文化,对突然失去儿子的伤痛,一连哭了三天三夜没大合眼、汤饭未沾。
     黄景生的二弟黄景志牺牲后,桦南县政工部部长刘树德、民政局副局长杨长安,陪同8712部队(团番号)黄副指导员等两名首长进村安抚,部长首长向家人讲述了黄景志舍身救战友的经过,以及汇报了部队学习黄景志的有关情况,并问及有何要求,父亲没加思索地说:儿子为公牺牲,虽死光荣,我只有一个要求,我亲自去重庆看儿子一眼。父亲在当地政工部(武装部)、民政局和部队首长的陪同下赶赴儿子所在的部队。
     60年代末期,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父亲到达到重庆时,正赶上铁道兵总政治部号召全体官兵学习黄景志烈士事迹的高潮,父亲应邀出席参加了8711(6师番号)组织的学习儿子的动员大会,师长王泽民、师政委张英、团长李太云、团政委赵明、六连指导员杨秀高分别在动员学习大会上做报告,父亲用最简单的语言说出了失去儿子的思念之情,说出了与会全体官兵为部队建设增光添彩的鼓励之话。父亲在部队看望儿子最后一眼的短暂日子,部队官兵都亲切地称呼他黄爸爸。铁道兵全体官兵、桦南县县委和驼腰子人民公社掀起学习铁道兵黄景志烈士事迹的热潮。
    位于西南部的山城重庆,距离东北边陲桦南千里迢迢,临返回时,父亲在部队首长的陪同下,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铁道兵重庆烈士陵园”,他用泪花与隔世儿子对话,儿子景志是好样的,没有给爸妈和家乡丢脸,你安息吧,爸妈和你的兄弟妹妹都会抽空前来看望你。
     父亲启程时,部队首长紧紧握住父亲那双颤抖的手,问及家庭成员生活情况,部队首长关切地说,您老人家为部队培养了一个铁道兵好战士,您的子女多,如果愿意,我们愿意接纳您的子女到部队锻炼,完成黄景志同志没有完成的遗愿。“只要是你的儿女,来几个接受几个”。父亲回到西合村后,将部队首长的关心和关怀转告子女。当时同时上学的排行老三黄景学和妹妹黄景芝兄妹二人都积极报名,处于伤心过度的父母一时拿不定注意。
     黄景生大哥告诉我,父亲上下忐忑、举棋不定,最后征求我的意见。我是家里老大,当时已成家分家另过,我考虑到父母刚刚失去二儿的痛苦,一时难以抹去失去二儿的伤痕。如果二弟黄景学再去参军,担心父母身边孤独无援,我建议妹妹景芝参加的想法,与父亲的想法不谋而合。
当地政府与部队随即采纳了父亲的想法,1969年8月18日,17岁的黄景芝在桦南县政治部(武装部)领导的陪同下离开家乡桦南,8月25日到达重庆部队所在地。1969年9月,经8712部队审查,同意黄景芝正式入伍,并召开了授枪仪式大会,从此铁道兵黄景志烈士的妹妹黄景芝成为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战士。
     黄景志一九六九年六月七日,在襄渝铁路烂田湾隧道施工,为抢救战友英勇牺牲后,铁道兵部队党和当地政府给予了很高的荣誉,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七一一部队委员会于七月十六日决定其追记二等功,同年八月三十日经铁道兵党委批准追记一等功。其名字收录《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简史》、《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志“1984-1995”》、《桦南县县志》、《铁道兵英烈》等名录中。
黄景生大哥欣慰地告诉我,他二弟牺牲后的五十年来,桦南县政府、驼腰子镇、西合村小学每年清明节都要举行纪念活动,铁道兵黄景志烈士的事迹镶嵌在厂矿、学校、派出所等场所,编辑成当地教学教材,激发一代又一代桦南儿女缅怀烈士丰功伟绩,为建设更加美丽的家乡桦南奋发上进,勇攀高峰。目前,桦南县政府已经决定在抗日爱国将领祁致中纪念馆设立铁道兵黄景志烈士的纪念室,布展工作已经启动。铁道兵黄景志虽然牺牲五十年,但大型现代军旅40集电视剧《志在四方》编剧梁志江,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多次电话嘱托寻找铁道兵黄景志烈士的亲人,重温那段感动中国的故事,为演员演好电视剧主人翁黄景志的事迹更为详实、更为真切提供素材。
     黄景生大哥再三嘱咐,替他代替铁道兵黄景志烈士的家属向《志在四方》剧组和热心关心的人们说一声谢谢!2019.9.21黑龙江桦南
清明时节,杜晓言与中铁十四局集团五公司重庆项目部员工代表前往重庆合川铁道兵烈士陵园祭奠向铁道兵烈士黄景志等
杜晓言(左三)桦南县驼腰子镇西合小学校长袁立君(右三)等领导合影
 
高铁飞奔驶向家乡黑龙江
杜晓言
 
有一个名字闪闪发光,
铁道兵队伍里叫的最响亮,
有一串故事不能遗忘,
舍身救人的场面刻在历史画廊。
 
白山黑水养育的好儿郎,
长眠巴山蜀水襄渝铁道旁,
过往的列车汽笛鸣响,
那是对烈士连绵不断的怀想。
 
岁月流逝铁道兵精神永放光芒,
黄景志战友牺牲的地方不再荒凉,
一趟趟高铁飞奔连接北国风光,
载着烈士的遗愿驶向家乡黑龙江。
2019.9.13黑龙江桦南
 
永恒的丰碑
杜晓言
 
岁月冲不走那段记忆,
历史刻进了那座碑文,
有一个铁道兵战士,
绿色的背影定格在青春的年岁。
 
他生在北国边陲白山黑水,
长眠在南国山城巴山蜀水,
当年襄渝铁路抢救战友的地方,
如今列车飞奔汽笛高歌笑声相随。
 
他用青春书写铁道兵万岁,
他用生命掩护战友的安危,
铁道兵战士,黄景志,
你已化作铁道兵精神永恒的丰碑。
2019.9.17黑龙江桦南

杜晓言(杜效言),军旅诗词、散文、小说作家,新闻撰稿人,腾讯音乐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铁路工程建设网通讯员。传略收入《郓城县行政村村志》《郓城名人大词典》《词曲中国艺术人才库》等。1962年11月山东郓城生人。现定居济宁市。1981年10月参加铁道兵,1984年1月随铁道兵集体兵转工。迄今在央视、省市级电视台演唱作词歌曲20余首。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歌词500余首。多首作词歌曲在社会广泛流传,获改编并获奖。著有多部歌词集。
为您推荐
来源:作者:杨文芹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郑建军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魏力兴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许刚 闫亚亚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