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与效率的心理防线

  乌鲁木齐讯(通讯员 吉敏)随着项目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人员的思想意识状态直接影响安全生产、施工质量和项目协作。在经历停工或低效运转后,部分员工可能出现思想松懈、安全意识下降、工作节奏不适应等问题。因此,加强人员思想意识建设,确保人员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保障。

  复工复产后常见的思想意识问题。安全意识松懈,麻痹大意

  ,部分人员因长期停工或工作节奏变化,可能忽视安全规范,存在侥幸心理;新进场人员对现场风险认识不足,易因经验缺乏导致操作失误;工作节奏不适应,效率低下;复工初期,部分员工可能尚未调整至高效工作状态,出现拖延、执行力下降等问题;项目协作需重新磨合,沟通效率可能降低;心理压力大,情绪波动部分员工可能因工期压力或家庭因素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工作状态。长期高强度工作可能导致疲劳积累,增加人为失误风险;责任意识淡化,执行力不足。管理层若存在松懈心态,可能导致安全监管不到位、制度执行不严。部分员工可能因长期停工形成惰性,工作积极性下降。

  强化思想意识的关键措施是。筑牢安全意识,杜绝麻痹思想,开展安全警示教育通过事故案例分析、安全培训考核等方式,强化“安全第一”理念;落实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确保人人有责、人人尽责;推行“安全行为观察”鼓励员工互相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安全行为;调整工作心态,提升执行效率,渐进式复工适应,初期可适当调整工作强度,帮助员工逐步适应高强度节奏;目标管理与正向激励,设定短期可实现的阶段性目标,并通过表彰、奖励等方式提升积极性;优化沟通机制,定期召开班组会议,确保信息畅通,减少因沟通不畅导致的效率损失。

  关注心理健康,增强项目凝聚力。建立心理疏导机制,通过谈心谈话、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员工缓解焦虑情绪;丰富团队活动组织团建、技能竞赛等活动,增强团队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合理安排作息,避免过度加班,确保员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减少疲劳作业风险。

  建立思想意识建设的长期机制。定期思想动态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员工心理状态,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持续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管理,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保安全”的氛围。

  复工复产后的人员思想意识建设,是确保项目安全、高效推进的重要基础。只有从安全意识、工作心态、心理健康、责任担当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打造一支思想统一、执行力强的团队。管理者应高度重视人员思想动态,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员工快速进入最佳状态,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