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文同文化系列之四
观文同墨竹图(现代诗)
郑建军
墨竹姿态,跃然眼前
竹自左上,倒垂又昂
翻转挺峭,似破穹苍
截取妙姿,构图无双
劲竿横枝,韵意悠长
挥毫之间,墨韵尽显
笔撇竹叶,浓淡分张
正反明晰,米芾言彰
大小转侧,生动飞扬
飞白自然,生意满眶
细致描绘,源于生活
写实入微,秩序昭彰
竹性谙熟,神韵流芳
板桥意竹,异曲殊方
意象表意,各绽光芒
画作虽简,印记珍贵
无署名款,印鉴留芳
“静闲”“与可”,岁月深藏
王直陈循,诗堂题讲
御览玺印,史韵悠长
郑建军
墨竹姿态,跃然眼前
竹自左上,倒垂又昂
翻转挺峭,似破穹苍
截取妙姿,构图无双
劲竿横枝,韵意悠长
挥毫之间,墨韵尽显
笔撇竹叶,浓淡分张
正反明晰,米芾言彰
大小转侧,生动飞扬
飞白自然,生意满眶
细致描绘,源于生活
写实入微,秩序昭彰
竹性谙熟,神韵流芳
板桥意竹,异曲殊方
意象表意,各绽光芒
画作虽简,印记珍贵
无署名款,印鉴留芳
“静闲”“与可”,岁月深藏
王直陈循,诗堂题讲
御览玺印,史韵悠长
2025年2月16日作于西安·铁建水岸雅苑

墨竹图
文同(1018年~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北宋官员,著名画家、诗人。
文同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文同曾校《新唐书》,尤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苏轼曾称赞他为诗、词、画、草书四绝。他曾深入竹乡观察体会,下笔迅速,以墨色深浅描绘竹子远近、向背。画家米芾称赞他 “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他的草书已经失传,尚有四幅墨竹传世。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
文同于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
文同曾校《新唐书》,尤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苏轼曾称赞他为诗、词、画、草书四绝。他曾深入竹乡观察体会,下笔迅速,以墨色深浅描绘竹子远近、向背。画家米芾称赞他 “以墨深为面,淡为背,自与可始也”。开创了墨竹画法的新局面。他的草书已经失传,尚有四幅墨竹传世。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