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兖州琉璃厂窑址的传说
杜晓言
杜晓言
在很久很久以前,兖州这片土地上还只是一片宁静的小村落和广袤的田野。有一年,一位名叫灵风的仙人云游至此。

泗河岸边的明清御用官窑窑址
灵风仙人是一位擅长陶艺与炼制奇异之物的神仙。他看到兖州这里泥土肥沃,民风淳朴,但百姓们的生活却略显单调。一天夜里,灵风仙人站在一处小山坡上,他以仙法感知这片土地之下蕴含着特殊的能量。于是,他决定施展仙法,在村边的一处地方开始挖掘陶土。那陶土在他仙力的触动下,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自动地汇聚到他的身边。灵风仙人将陶土精心揉制,然后用他神奇的工具开始塑形。他用灵力点燃了特制的火焰,那火焰并非普通的火红色,而是带着七彩的光芒。
随着火焰的燃烧,陶器渐渐成型,但与普通陶器不同的是,这些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开始闪烁出琉璃般的光泽。原来,这片土地下的特殊能量与仙人炼制的火焰融合,产生了奇妙的反应。
当地的村民们发现了这个神奇的景象,纷纷围聚过来。他们看到那些精美的、如同琉璃般的陶器,都惊叹不已。灵风仙人看到村民们喜悦的眼神,便将烧制琉璃陶器的技艺传授给了他们。
从此以后,这个地方就慢慢发展成了一个琉璃窑厂。窑厂的工匠们不断探索,从最初的简单琉璃陶器,到后来制作出精美的琉璃摆件、琉璃灯具等各类物件。这些琉璃制品色彩斑斓、晶莹剔透,不仅在当地备受喜爱,还远销到其他地方。
随着岁月的流转,琉璃厂的名声越来越大。然而,在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天灾面前,琉璃厂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火焰失控,窑炉坍塌,许多珍贵的技艺资料也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但是,琉璃厂的传说却永远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人们相信那曾经辉煌的琉璃厂窑址下,还留存着灵风仙人的祝福和那神秘的力量。尽管窑厂不再像往昔那般繁荣,但每当夜幕降临,在窑址附近,仿佛还能看到那带着七彩光芒的火焰在闪烁,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传奇故事,也激励着后人去追寻艺术的极致和探索古老技艺的复兴。

杜效言(杜晓言),军旅诗词、散文作家,新闻工作者,腾讯音乐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铁路工程建设网通讯员。传略收入《郓城名人大词典》《词曲中国艺术人才库》等。1962年11月山东郓城生人。现定居济宁市。1981年10月参加铁道兵,1984年1月随铁道兵集体兵转工。迄今在央视、省市级电视台演唱作词歌曲20余首。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歌词500余首。多首作词歌曲在社会广泛流传,获改编并获奖。著有多部歌词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