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少陵台的传说

兖州少陵台的传说
杜晓言
 
     在兖州城内,屹立着一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神秘传说的少陵台。
兖州少陵台/杜晓言摄影

     相传,唐代伟大的诗人杜甫曾游历至此。杜甫,这位心怀天下、饱经沧桑的诗人,在他的漫漫旅途中踏入了兖州这片土地。当时的兖州城繁华而又充满着人间烟火气,大街小巷人来人往,酒肆林立。
     杜甫来到兖州的时候,心中既有对仕途坎坷的感慨,又有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他登上兖州城外的一处高地,眼前的景象让他诗兴大发。这里视野开阔,能够看到远处的山川河流,城内的屋舍错落有致。他仿佛看到了百姓们在辛勤劳作,看到了商人们的奔波忙碌,也看到了战争阴影下人们隐隐的忧虑。
    就在他沉思之际,一阵清风拂过,他灵感泉涌,吟诵出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后人为了纪念杜甫在此处的创作激情和他与兖州的这段缘分,便将这座高地命名为少陵台。“少陵”乃是杜甫的自号,他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也被称为“杜工部”,而“少陵野老”这个称号也体现着他对自己的一种谦逊定位。
    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少陵台的守护之神。据说杜甫离去后,他的诗魂依然眷恋着这片土地。每当夜晚来临,少陵台上就会出现一道奇异的光芒。有一个善良的老者,经常在台边耕种劳作。一天夜里,他看到一位身着古装的文人形象在台上踱步吟诗,那身影飘逸而又充满着忧国忧民的神情。老者知道这就是杜甫的化身,从那以后,他更加精心地守护着这片土地,不允许任何人随意破坏少陵台周边的宁静。
    随着岁月的流转,少陵台历经风雨。战争时期,它见证了兖州的战火纷飞,人们躲在台下避难,仿佛杜甫的诗魂在庇佑着他们;和平年代,它又成为文人墨客缅怀杜甫、吟诗作画的地方。无数的诗人来到这里,站在少陵台上,望着远方,试图感受杜甫当年的心境,汲取他的创作灵感。
    少陵台就像一本无言的史书,承载着杜甫的文学气息和他对兖州的深情厚谊,也承载着兖州人民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重与怀念,它的传说在兖州的大地上代代相传,永远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杜效言(杜晓言),军旅诗词、散文作家,新闻工作者,腾讯音乐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铁路工程建设网通讯员。传略收入《郓城名人大词典》《词曲中国艺术人才库》等。1962年11月山东郓城生人。现定居济宁市。1981年10月参加铁道兵,1984年1月随铁道兵集体兵转工。迄今在央视、省市级电视台演唱作词歌曲20余首。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歌词500余首。多首作词歌曲在社会广泛流传,获改编并获奖。著有多部歌词集。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