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泗河金口坝

兖州泗河金口坝
 杜晓言
 
     在兖州的大地上,有一座古老而伟大的水利工程——金口坝,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大河之上,默默地诉说着千年来造福两岸百姓的故事。
兖州泗河金口坝/杜晓言摄影

    金口坝始建于北魏时期,历经岁月的沧桑变迁,依然屹立不倒。在古代,兖州地区的人们依赖土地为生,而河流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孕育了肥沃的土地,又常常带来洪水的威胁。金口坝的出现,便是古人智慧对抗自然灾害的杰作。
    当雨季来临,大河水位上涨,汹涌的河水奔腾而下。金口坝以其坚固的身躯阻拦着洪水的肆虐。它巧妙的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水流的速度和流量。坝体的石块严丝合缝地堆砌在一起,那粗糙却坚实的表面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古人的匠心独运。洪水被金口坝驯服,一部分流入了预先规划好的渠道,这些渠道就像毛细血管一样,将水源输送到两岸干涸的农田里。
    在干旱的季节,金口坝又成为了两岸百姓的生命线。通过坝体上精心设置的水闸装置,人们可以根据农田的需求,合理地放水灌溉。清澈的水顺着渠道缓缓流淌,滋润着每一寸土地。那些原本因为缺水而干裂的农田,在金口坝水的浇灌下重新焕发生机。麦苗青青,稻穗沉沉,两岸百姓们望着茁壮成长的庄稼,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希望。
    金口坝的存在还带动了两岸的商业发展。有了稳定的水源供应,两岸的人口逐渐聚集,形成了热闹的村落和集市。商人们沿着河流,将本地的特产运往远方,又把外地的物资带回。码头边,船只来来往往,搬运货物的工人忙碌地穿梭其中。金口坝附近的街道上,店铺林立,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而且,金口坝对生态环境也有着积极的影响。稳定的水流滋养了大片的水域和周边的湿地,吸引了众多的鸟类栖息。白鹭在水面上翩翩起舞,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这些生机勃勃的景象又反过来为两岸百姓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口坝并没有被遗忘。现代的技术人员对它进行保护和修复,在确保它继续发挥      传统水利功能的同时,还将它打造成了一处文化旅游景点。人们站在金口坝上,仿佛能看到千年来两岸百姓在这里辛勤劳作、安居乐业的场景。金口坝不仅仅是一座水利工程,更是兖州两岸百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它将继续见证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断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杜效言(杜晓言),军旅诗词、散文作家,新闻工作者,腾讯音乐人,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职工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摄影家协会会员,铁路工程建设网通讯员。传略收入《郓城名人大词典》《词曲中国艺术人才库》等。1962年11月山东郓城生人。现定居济宁市。1981年10月参加铁道兵,1984年1月随铁道兵集体兵转工。迄今在央视、省市级电视台演唱作词歌曲20余首。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歌词500余首。多首作词歌曲在社会广泛流传,获改编并获奖。著有多部歌词集。
 
为您推荐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冯艺琳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郑建军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张林伟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丁晨日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郑建军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陈洋洋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郑建军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