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换人心。”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用诚心换得真心,这跟穷富无关,与人的素质、品质和人性有关。
许多人说,除了自己的父母,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这或许是对现实社会中人人性的最好诠释。
我经历过的几件事至今记忆犹新。不是我爱计较,而是有些人的做法着实让我心生不满,甚至从一件事看透一个人。1991年之后的几年,公司机关两位领导的子女结婚,我都随了礼。随礼分亲疏。第一位领导的3个孩子结婚,每次我都奉上100元礼金,第二个领导的孩子结婚,我给了50元礼金。当时我一个月只有90多元工资,总在想,战友之间小孩结婚要互相捧场,图的就是热闹。但想象与现实差距太大,我把一些人想得太好了!20年后当我女儿结婚时,收到第一个老领导的礼金100元,第二个既不随礼也不到场祝贺。抛开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因素,以第一个为例,我给他3个孩子随礼300元,难道不该回礼300元甚至更多吗?而那个装聋作哑的领导更是让人窝火,是我思维跟不上时代变迁和人性的善变吗?
为什么我与一些人的做法不同?我跟人打交道,生怕对方吃亏,总是尽可能地回馈对方。2012年女儿结婚,一位四川籍战友随礼500元,两年后他大儿子结婚,我随礼500元,2024年他小儿子结婚,我微信转去1000元礼金。我在公司机关工作期间,还是部门主管,一位晚辈结婚,我随礼200元,几个月后女儿结婚,对方却给了100元礼金!时间倒回1984年夏,一位留在新疆的战友结婚,我和另一位同乡战友每人寄去20元礼金。当时这20元是我半个月工资,刚当工人,收入低,20元是那个年代战友结婚最高的礼金。两年后我结婚,写信告知他,他回信却只字不提祝贺之类的话,我又写了第二封信,回信还是兜圈子,不说与我结婚有关的话,也不提礼金的事。这还是在新疆库尔勒当兵6年交往甚密的战友吗?我感觉被骗了!你有初一,我有十五,即使是相隔千里也无法隔断战友兼同乡之间的友情。我意识到交友不慎,对这个战友不设防,以致善意的举动换来的是失望和烦恼。了解一个人太难!他耍小聪明,以为相隔几千里,今后不会再见面。
我跟他一个县,同一年当兵,走进军营不久便相识。我那时想通过自学改变命运,买了很多小说、散文等书籍,他爱看书,差不多一周借一本书,一来二去关系密切起来,加上同乡这层关系,走得越来越近。1983年底我随部队从库尔勒开赴河南三门峡陕县参建西陇海线张茅段技改工程,他留在新疆当养路工。这件事发生后,一些知情人告诫我,这样的人不可交,不要再与其有任何交往,我也作了深刻反思,觉得自己太天真,看透人性的能力太差,从此跟他断绝了书信往来。有人说,时间是一把刷子,能刷去不愉快的事,但不知为什么,这件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每次想起来,心里就堵得慌。
我和他天各一方,对方这些年事业、婚姻、家庭、子女等情况知之甚少。
1984年兵改工后的这些年,我由一名挖泥巴、卸水泥、扛石头的筑路工,在经历了8年流血流汗、惨不忍睹的打拼,最终化蛹为蝶,两进机关两下基层,从工人到干部,从新闻干事到正科级主任,再到项目书记。从新闻写作、文学创作,再到摄影,个人能力在不断发掘、提升中实现质的飞跃,发表500多万字的作品,出版6部散文集和时评集,这个变化连我自己也没想到,在同年的战友中,尤其是新闻、文学写作和摄影方面取得的成绩,得到许多老领导和老战友的高度评价。有一位老指导员评价说:“小吕,你多年来坚持写作,从新闻、文学,再到摄影,持之以恒,取得了巨大成就,是1978年入伍的这批兵的杰出代表。你是十一连战友的光荣!”
40年后的今年夏天,经一位战友牵线,我与多年未谋面的生活在新疆库尔勒的这位战友联系上了,虽然那件事伤了我的心,留下一些阴影,但时过境迁,我对他很客气,他似乎不记得那件事,无自责、愧疚之心。
人生在世很短暂,要往前看,该放下的要放下,多想一些愉快的事,多包容一些不可理喻的人和事,一味地纠结别人的错等于惩罚自己,影响心情和健康。
中铁十五局常山江航电枢纽项目部 吕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