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粽叶飘香时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正是一年好光景,晨间纯净明媚的阳光,一阵暖暖的风夹杂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拂过,远远望去就像绿色的大海里漾起了汹涌的波浪。夏日的绿,葳蕤葱茏,浓浓的把生命的层次极尽展现,让我快乐地、毫不犹豫地投入到热烈的夏日中去。

  炎炎夏日里,最期待的就是端午节。“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在翠绿的粽叶之间,藏着历史长河的印记。农历五月五,当艾气包裹着粽香在街头巷尾弥散开来,穿越上千年的历史时空正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传承着,凝结着。

  端午节挂艾草,是我们家乡一项重要习俗,每家每户总是起个大早,在清晨的山间找寻最鲜绿挺拔的艾草。《荆楚岁时记》记载:“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奶奶说,挂艾草是有讲究的,如果选择长得不好、有病虫害的艾草挂门,结果会适得其反。奶奶挂艾草的时候,用红绳将艾草捆绑在一起倒挂于门两侧,就像过年贴福字一样,要倒着挂,寓意着福到。在挂的数量上也是有讲究的,要挂单数而不是双数。古人认为所有不利之事皆属阴,而单数属阳,挂单数便顺理成章了。

  端午总是寻着芒种时节的麦香应约而来,“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草挂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一到端午前后,我就会想起奶奶,想起奶奶的歌谣,想起奶奶包的粽子,想起儿时在老家过端午的光景。

  端午节的前一天,奶奶会穿好雨靴去河边打苇叶。待篓子里装满了苇叶,就回家就开始准备包粽子了。打理好的苇叶用开水汆一下,绿盈盈的苇叶透着清凉,在袅袅的热气中飘着清香,然后将一大盆提前泡好的糯米细心地挑选出晶莹饱满的颗粒,洗净的红枣是自家院里枣树上结的。一切就绪后,奶奶先将四五片粽叶叠在一起,卷成一个小漏斗形状,然后舀一勺泡好的糯米放进去,再加入几颗红枣,最后再舀一勺米,将粽叶折叠包裹起来,用细绳紧紧系好。奶奶的手法总是那么细致娴熟,一个个粽子包得有棱有角,紧实漂亮。

  最令我欣喜的莫过于粽子煮熟的那一刻。锅盖一掀,粽香味儿便弥漫而来,将煮熟的粽子马上控水捞出,不可闷在水中,否则会使粽子变淡,失去香味。等粽子稍微冷却后,揭去苇叶,糯米的绵软夹杂着红枣的香甜,还有苇叶的清香,味道香甜,回味无穷……

  我在奶奶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日渐白了头。后来,我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丝毫不及奶奶的粽子,那最纯粹的清香。

  又是粽叶飘香时,如今我在他乡的施工一线,为铁路事业奉献着青春和力量。在建设国家的道路上,我们早已跟上前辈的步伐。家乡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