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文/杨岚
时临仲夏,岁至端午。端午之于我,是一个祝福安康的日子。那粽叶包裹的虽是一粒粒糯米,承载的却是一缕缕乡愁。小时候的端午节,总在睡意朦胧来不及睁开眼时,便闻到粽叶的清香便扑鼻而来,那时的粽子都是家里自己包的,就只有一种,那就是白米粽。加上半锅清水,用文火慢煮,煮上满满一大锅,煮好后,解开缠粽子的米白色细线,又一层一层地剥开艾叶,便看到变得晶莹剔透的白糯米,吃的时候蘸上一层白砂糖或者红糖,四溢的粽香,甜甜的口感,这就是我记忆中端午的味道。端午节后的几天,都是吃粽子,饿了加热即可,随时可以开吃,那些熟悉的场景、温馨的氛围以及母亲亲手包的粽子都是我心中温馨的回忆。
后来,在初中课文中读到汪曾祺先生的那篇《端午的鸭蛋》,不过我小时候没有吃过咸鸭蛋,但由于他的语言描述过于生动,描写过于细腻,让我一直对书中所写的蛋白柔嫩,蛋黄红而油多的那种味道心生向往。特别是文章中的那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画面感很强,给当时的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以至于后来每当看到天上红彤彤的落日,心里就咯登一下,不由自主的想,这不就是汪曾祺先生笔下的咸鸭蛋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离开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求学和工作之旅,吃到了咸鸭蛋,知道了五湖四海的粽子各有千秋,有蜜枣的甜、豆沙的绵、板栗的香、咸蛋黄的咸香、五花肉的油润......只要想要,各种形状、馅料都能买到,端午的餐桌变的越来越丰富。工作以后,回家乡的次数屈指可数,上次在老家过端午节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但在外漂泊的日子里,我怀念的还是儿时的素棕。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那些过往点点滴滴的回忆愈加清晰起来,是长辈的关爱,是浓浓的亲情,是悠悠的乡愁。在端午时节剥开一个软糯香甜的粽子是品味乡愁,也是对往昔岁月的念念不忘。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