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我为你自豪

  我参加工作的时候,铁道兵已转工三年了,那时候的队长还称呼为连长,书记仍被叫做指导员,大家觉得这样称呼更亲近、更有感情,也流露出当年铁兵心中有几分不甘和无奈。家在市里的城市兵忍不住“吉普赛人”的困境,到处托关系要调回城里;农村兵则是另一番景象,他们由农业户口变成了非农业户口,也算实现了人生第一步跨越。

  虽然军装已脱了三年,但我们每天早上起床后整理自己的内务,给老兵准备洗脸水、凭票排队打饭、列队点名上班,这些铁兵的习惯一点也没改变。

  四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新兵蛋子”退休的退休,剩下的也即将步入花甲之年。当年与我同住一个帐蓬的老兵,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至今令我难忘。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在豫北修建一条电厂专用线,大桥钻孔桩施工时发生钻头掉井事故。钻孔队技术人员想了好多办法不是卡钻就是挂钩勾不住钻头。两天过去了,队长急疯了,带领我们蹲在孔口研究对策。有人说找潜水员下去挂钻,还有人说用碎石回填重新钻孔……正当大家意见不一时,我们的老兵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说:“队长,给我拿二两烧酒,把井水抽出来,我下井挂钻”。话音刚落,我们都惊呆了,这是冒何等的风险啊,抽水意味着随时都可能发生塌孔,人下去的后果谁都不敢往下多想。队长陷入了沉思,无法下达这道命令。正在这时,孔内的水抽干了,老兵把二两老酒一口喝下,脱下已经褪色的军棉袄,绑好安全带,给周围防护的同事交待了几句,他竟然下井了!时间象凝固了一样,二十分钟就象过了二十天一样难熬,当我们听到“好了,拉我!”的喊声时,大家才一下明白发生了什么。

  钻孔桩施工完后,老兵带领木工班安装承台模板,当准备浇筑混凝土时,技术员发现模板偏差超出规范,老兵及时叫停了施工。当时工人意见非常大,坚持继续浇筑施工,老兵眼看挡不住,情急之下,他跳进模板说:“你们要打混凝土就先把我打进去吧!”

  过了一段时间,老兵当上了班长,这或许是上级对老兵工作的肯定。闲暇时我曾悄悄问他:“当时你下井就不怕上不来吗?”他目视前方,没有回答,答案只有他自己知道。

  工地的业余生活是寂寞乏味的。一年四季,老兵的工作“两点一线”,驻地到工地,工地到驻地,三百六十五天永恒不变的足迹,连队百十号人,清一色男同胞,业余生活想不出用怎样的文字来形容当时的枯燥无味,寂寞得让人心慌时就下两盘象棋或者给家人写封思念的信。队里有一台铁道兵时留下的24寸上海“金星”彩电,看电视是老兵每天了解外边世界的唯一方式。老兵最怕过周二,因为这一天除了中央二台在播,其他频道全部停播,有时转播足球赛,满屏“雪花”,不知道是看足球还是在看“雪花”。

  最让老兵高兴的事莫过于一年一度的回家探亲。每当春节临近,老兵会提前买一些当地特产,有一年还特意做了个板凳。他说春节火车上的人太多了,没有座位的时候板凳可以解决大问题。离队出发的时候,他特意穿上单位新发的铁路服,戴上铁路工人大沿帽,心里憧憬着坐着绿皮火车熬过两天两夜后见到亲人的幸福。回到家后,3岁的小女儿问他第一句话就是:“叔叔你找谁?”好不尴尬,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妻子看到后,一边做着老兵喜欢吃的红烧肉,一边指着开水瓶说:“水给你烧好了,先洗一洗吧”。老兵说,准备回家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太慢,天天盼着回家那一天早点到来;在家里又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没待两天假期就结束了,归队的时候心中有太多的内疚和不舍……

  四十年过去了,我们乘着改革的春风,工作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家的时候打个电话,想孩子的时候视频一下,当年的绿皮火车变成了和谐号,高速铁路拉近了家的距离,“吉普赛人”的故事变成了传说,曾经火车上的煎熬变成了快乐的旅游风景线。

  我想对老兵说,雪域高原上的钢铁长龙有我们流下的汗水,霓虹灯下千姿百态的立交桥有我们辛勤的足迹,戈壁滩上崛起的新城有我们奋斗的身影,“八纵八横”的高铁网有我们成功的微笑。时代在变,不变的是铁兵精神!老兵,我为你自豪!
 

作者单位:中铁二十一局一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