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送侠
我初中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事,现在回想起来似乎影响了我很多。忘了是因为什么,当时老师叫了几个人去黑板上写出“尴尬”二字,这没什么难度,我提笔就写出来了,随后去看旁边同学写的字,发现他们把偏旁都写成一个“九”,我觉得他们似乎写得不太对,但思考片刻,我把我的偏旁也改成了“九”。
老师指出错误的时候我十分懊恼,因为我本来写对了,但我选择了和他人变得一样。我选择了人云亦云。世事繁杂,众人皆有想法。信息获取十分简单的年代,发表意见也变得十分简单,从军事政治到社会民生,从娱乐八卦到文化教育,都能在社交平台和网络社区软件上引起广泛的讨论,民众意见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各种社会事件的发展,舆论的力量比起以前壮大了太多。对于社会事件,网民们纷纷化身辩论正反方各抒己见,有人捧有人骂,每个人都真切地参与到了某个事件的发展之中,这无疑是一场意见的狂欢。
而在这些大型的辩论中,最大的群体并不是正反双方,而是持中立意见的群体。他们并不独立思考,意见摇摆不定,随着事态发展而改变,是除了粉和黑以外的路人,最终谁争取到了更多路人的支持,谁就赢得了辩论本身。
这些被争取的路人,一如当年的我,大多选择了人云亦云。
我们对于一件事表达出来的意见,并不是自己最初始的想法,这个转变过程中,或许因为自己深入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或许因为参考了他人的意见。而大多数人,选择追随大部分人的想法,这正应了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事件的反转,群众的眼睛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雪亮。最近经历的高考两次被顶替事件和女研究生预支彩礼的事件里,前半段的发展十分大快人心,而后半段的事件却令人感到愤怒。
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民众的舆论被利用,成了某些人达到目的的手段。在这些反转事件和翻车人设的泛滥里,独立思考就显得极为重要。
如何思考问题,决定着你如何发表意见。客观看待问题,便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每个人因为自身经历的不同,对于同一件事物所关注的点就不同,这是思考的好处,也是思考的弊端。有人生活艰辛,看到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会引起共鸣,有人壮志未酬,看到英雄折戟会潸然泪下,从而产生先入为主的认同,带有很强的个人情感色彩。这样无可厚非,然而也导致卖惨博同情成了一些人利用舆论的手段。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听他人的意见,并将其奉为圭臬。然而在我们见过了太多的名人和意见领袖的翻车之后,也该知道他们不过是辩论的正反方,为了辩论得到胜利来争取观众罢了。提出质疑,是独立思考的第二步。质疑无疑是科学发展的一大推力,人人信奉权威的时候,真相便可能被埋在土里。从小到大,我们产生的许多问题,都会被诸如“XX就是这么说的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之类的话驳回,于是我们相信这样的说法,认为这就是真理。许多东西并不是真的,而是口口相传到现在从来如此,便成了不能更改的真理,但从来如此,便对吗?
在这个年代里,网络代替了许多的社会功能,无论是科学知识还是八卦奇谈,都能被我们所吸收。精华与糟粕都被包装成知识通过媒体强力输出,各种价值观的碰撞争吵层出不穷,骗子可以伪装成老师贩卖智商税,资本可以包装内容引导你消费。如果不进行筛选,可能就会像去了菜市场买了一堆东西唯独没买到菜。独立思考的过程,便是筛选信息的过程。我们必须去鉴别自己需要的,有用的信息来组成我们的知识框架和思想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