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馆

  展览馆是一座品字形建筑,屹立在张家口市清水河的北岸,51年了,是张家口市的地标式建筑,就像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伦敦塔桥、上海东方明珠、武汉黄鹤楼。它在张家口市民的心中承载着许许多多美好难忘的记忆。展览馆的前身是大河套,1968年举全市之力修建了这座气势雄伟的建筑。不久又在它的左右翼建起了邮电大楼,地产大楼,大众影剧院,新华书店,张家口饭店等大型建筑群,形成了张家口市的政治文化商业的中心。展览馆建成后,让市民们新鲜了很长一段时间,它的造型酷似北京人民大会堂,广场上的灯也采用天安门广场华灯样式。市民们成群结队来这里参观游玩,合影留念,打开五六十年代里出生的人的影集相册,谁没有一张在展览馆的像片?而展览馆的高台阶上坐满了老头老太太。在1990年之前展览馆都是张家口市最高大上的建筑,虽然在它的北边有6层的张家口饭店,由于地势较低,看上去不如展览馆高大。一时间展览馆是张家口人的骄傲,展览馆的旁边是大众影剧院,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是电影院的黄金时期,影剧院正门的前面是巨大的电影海报,每一次更新都让我们激动不已。七十年代的《海霞》、《创业》、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都是我们喜欢看的电影。展览馆旁边的三层楼新华书店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改革前我在书店买过李均的诗集《军号声声》,有一本《电工学》我想买,一块钱一本由于太贵只好作罢。在大众影剧院和新华书店之间是二层的食品商店,一楼卖糕点、水果,二楼卖冰淇淋、酸梅汤、元宵,酸梅汤是现做的,6分钱一杯。说要一杯酸梅汤,售货员到了里屋,一阵机器的响动之后,一杯新鲜的、酸甜可口的酸梅汤就端了出来。我在上学期间功课不好,却喜爱“邪门歪道”喜欢过画画,喜欢过音乐,还喜欢过“物理”,最后喜欢上了文学,文学这条路基本上走对了。八十年代我在书店里买了《郭小川诗选》、《围城》、《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等书。

  改革开放后,电影进入了繁荣期,许多好看的外国电影登陆中国影院,《追捕》、《生死恋》、《流浪者》、《叶塞尼亚》、《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电影院门前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有时一票难求。电影院既是娱乐场所也是男女青年搞对象的地方。如果女青年愿意和男青年看一场电影,他们的关系就差不多了。张家口饭店地下餐厅开业,饭菜高档,领导餐饮新潮流,许多有钱人都去消费,其中个体户居多,他们是当时的有钱人。八十年代以后,展览馆广场有了做服装生意的个体户,中华商场、亚北大厦、购物中心、山城商厦搬进展览馆,展览馆又成了商业的中心、购物的天堂。展览馆的后身是《长城文艺》编辑部,那时的《长城文艺》是公开发行的文艺刊物,发行全国各地,深受读者喜爱,发行量达三万多份,同时培养了许多优秀作者,比如杨松霖、井绍云、古树明、拉西扎木索等等。《长城文艺》还举办了面向全国的文学刊授学习班,学员好几万人,他们在《长城文艺》刊授教育的培育下茁壮成长,比如黄莺、孙志霞现在是市里的处级科级干部,武艳红在《长城文艺》上发表了两篇小说。《长城文艺》的编辑逢阳、杨畅、叶永辉、铁璀都是我们的好老师。县里的作者来到市里大多在逢阳的家里落脚,逢阳的家里一度成了热闹的地方,那些当初的文学爱好者除我之外大部分成才,有的成名成家,有的成了公务员、干部、记者,有的成了单位里的笔杆子、工作骨干。他们是否还记得展览馆广场那璀璨的华灯。

  展览馆广场的前面是一条清水河,这是一条泻洪河,常年无水,很是扫兴。到了新世纪,清水河有水了,处处碧波荡漾、树影婆娑。大桥飞架东西像一道道彩虹。大街上高楼林立,几十层的高楼已经不新鲜了。站在展览馆广场向四周望去,天翻地覆、换了人间,天高云淡风光好,安得广厦千万间。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都住进了暖气楼。“增绿添彩”工程使周山披上了绿妆。张家口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山青水秀天宜蓝,好得不得了。展览馆恢复了它的文化功能,经常举办画展美展,展览馆广场上人们跳舞、唱歌,一片祥和景象。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