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付出便没有收获。从进机关到下基层,再进机关、再下基层的反复进出中,留下了奋斗的足迹,从普通工人到干部的转变,使我的人生虽没波澜壮阔,却也有令人惊叹之处。
在公司党委宣传部从事新闻职业,我倍感欣慰,对拥有的舒适、惬意的工作环境很珍惜。我是专职报道员,每年都有在中国铁道建筑报以上媒体发表文章的任务,是有压力的,连续两年业绩平平,有可能被打回“原型”。选择了新闻这一行,是因为我热爱这个职业,不能让领导失望。我已经32岁,出道晚,通过自学掌握的本领远不如在新闻写作领域耕耘多年的老将们。原有的知识和水平在新岗位上用不了多久便释放完了,补充知识能量、开阔格局视野、提升能力水平迫在眉睫。我开始学习与工作双向攻略,在苦练内功上下功夫,心无旁骛、废寝忘食地学习新闻写作知识,并用心阅读中国铁建系统名家的消息、通讯集和发表在报纸上的作品,细心琢磨每篇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结构等,同时也学习摄影方面的技巧。将学习与实践有机地融合。
当时宣传部写新闻的有3人,后来又增加1人,竞争很激烈。我的新闻敏感性很强。1994年2月公司表彰108个企业明星,我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马上写了一篇消息发往中国铁道建筑报社,几天后在头版头条发表,公司党委书记专门为这篇报道召开了一个专题表彰会,这在公司历史上是首例。
写新闻就要接地气,沉下去捕捉鲜活的新闻。“涉深水者获蛟龙,涉浅水者获鱼虾。”凡是新闻工作者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我的足迹遍布侯月、宋大、南昆、达成等多条铁路和公路建设工地,旅途很辛苦,多数时候是硬座。每到一个项目,我都要住几天,深入施工现场,白天采访指挥长、队长、工人,到现场了解施工情况,晚上在招待所写稿,每一次采访总要写几篇稿件,大多在省部、地市级报纸发表、电台播出。对新闻的痴迷,语言无法形容,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写新闻上了,当然也间或写一些文艺稿件。周日、节假日别人一家外出旅游、休闲、健身,我却在办公室苦思冥想如何拟定新闻标题,怎样写好导语和主体。能吃苦加上悟性好,是我稿件数量多、刊稿率高的重要原因。从1992年起,发表消息、通讯的数量逐年大幅递增,每年都有100多篇,稳居全公司个人第一。1994年后与中央媒体的编辑有接触,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科技日报等国家级的媒体发表的数量多起来,在人民铁道报、中国人口报等省部级报纸刊发的稿件篇幅长、头条多,为企业的宣传尽了一份力量,年年是几家媒体和集团公司的新闻报道先进个人。1995年因发在焦作日报的一个专版,提干之事泡汤,我的情绪低落大概半年时间。领导找我谈话,鼓励我不要泄气。两年后我如愿被聘为新闻干事,这算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惊喜,也是提升自我价值的一个里程碑。喜讯传到家乡,父母为我高兴。此后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已经具备了担任领导职务的条件。从1997年被聘为新闻干事到副科、正科,再到湖北、江西两个工程项目的书记,我的每一点进步都与“写”有关。
中铁十五局集团杭甬项目部吕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