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近日,闲读《明朝那些事》,对于谦肃然起敬。查阅了他的生平履历后,除了为于谦的家国情怀、英雄气概所折服,更对于谦两袖清风的品质所感动。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少年时期刻苦读书,志向高远,26岁登进士第,开启仕途之旅,曾任明朝监察御史、河南及山西巡抚、兵部侍郎等职。当时的明朝官场好似一个大染缸,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已经浑浊不堪,但于谦坚持出淤泥而不染,保持清廉本色。
于谦任山西巡抚时,当时的朝政腐败,地方官进京奏议时,都要给宦官和大臣送真金白银,或带很多当地名产作为打通关系乃至献媚取宠的礼物。而于谦进京,总是两手空空,让那些宦官和大臣们大失所望。有人劝于谦带些山西名产绢帕、麻菇和线香,进京后分送朝臣,他没有接受,还写下《入京》一诗来表明心迹:“绢帕麻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在于谦看来,绢帕、麻菇、线香这些东西是供老百姓日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反而给老百姓带来了灾殃,所以他索性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于谦的清廉风骨可见一斑,成语“两袖清风”便来源于此。
于谦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历过十余年的外放生涯,直到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侍郎;也曾被人排挤,身陷牢狱,几乎性命不保;在国家危难之时,他又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国家和百姓。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身陷囹圄,他始终坚持做两袖清风的好官。
探其究竟,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少年立志。于谦的偶像是文天祥,他从小立志要做个像文天祥一样的人。他把文天祥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斋里日夜膜拜,还在书斋中写下了两句话赞扬文天祥:“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年少时,于谦曾作《石灰吟》一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以言志,正是少年于谦对自己未来一生行为的承诺。二是坚守初心。在于谦波澜壮阔的仕途人生中,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严格自律,在每个官职任期,即使受到排挤,也绝不与贪官同流合污,始终保持自己的清廉正气。
少年立志,坚守一生,成为一代英雄,守得一世清廉,这就是于谦!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谦少年时期刻苦读书,志向高远,26岁登进士第,开启仕途之旅,曾任明朝监察御史、河南及山西巡抚、兵部侍郎等职。当时的明朝官场好似一个大染缸,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已经浑浊不堪,但于谦坚持出淤泥而不染,保持清廉本色。
于谦任山西巡抚时,当时的朝政腐败,地方官进京奏议时,都要给宦官和大臣送真金白银,或带很多当地名产作为打通关系乃至献媚取宠的礼物。而于谦进京,总是两手空空,让那些宦官和大臣们大失所望。有人劝于谦带些山西名产绢帕、麻菇和线香,进京后分送朝臣,他没有接受,还写下《入京》一诗来表明心迹:“绢帕麻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在于谦看来,绢帕、麻菇、线香这些东西是供老百姓日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反而给老百姓带来了灾殃,所以他索性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于谦的清廉风骨可见一斑,成语“两袖清风”便来源于此。
于谦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历过十余年的外放生涯,直到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侍郎;也曾被人排挤,身陷牢狱,几乎性命不保;在国家危难之时,他又能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拯救国家和百姓。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身陷囹圄,他始终坚持做两袖清风的好官。
探其究竟,我认为有两点。一是少年立志。于谦的偶像是文天祥,他从小立志要做个像文天祥一样的人。他把文天祥的画像挂在自己的书斋里日夜膜拜,还在书斋中写下了两句话赞扬文天祥:“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年少时,于谦曾作《石灰吟》一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以言志,正是少年于谦对自己未来一生行为的承诺。二是坚守初心。在于谦波澜壮阔的仕途人生中,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严格自律,在每个官职任期,即使受到排挤,也绝不与贪官同流合污,始终保持自己的清廉正气。
少年立志,坚守一生,成为一代英雄,守得一世清廉,这就是于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