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生活帮扶也需常态化
日前,听到有员工的批评意见:一些上级部门,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像是走亲戚,遇到节日热热闹闹,节日一过,便不再登门冷冷清清,希望生活帮扶经常化常态化。
利用传统假日采取多种方式,为员工送温暖,帮助员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是不少单位的习惯性做法,体现了组织的关心,为单位凝心聚力起到了一定的正向作用。但也有个别单位,平时对员工的各种诉求解决关心不够积极,遇到节日,赶时髦似得又是登门慰问、又是微信祝福等,进行季节性、临时性的做“表面文章”,这实际上是一种华而不实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难怪员工对此不满,此种现象必须坚决纠正,否则,会造成单位民心背离,缺乏凝聚力、战斗力,进而阻碍单位全面发展。
现实生活中员工的困难并非节日才产生的,很多事情需要随时解决,比如自己以及亲人的身体健康、遇到突发事件、正常生活发生变故等等,都需要及时帮助解决,或进行及时谈心疏导,解疑释惑“活血化瘀”。特别是当前,生活节奏快、时间紧张和工作压力不断大,会让员工生出诸多“情绪垃圾”和心理不满,容易性格暴躁、行为粗鲁、内心失衡乃至于不考虑后果等,面对这种种焦虑,如果领导能能像打扫和擦拭房子一样,对员工内心情绪进行常态化、专业化的“清理”,那么员工得到的这种无形“心理收入”将能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效应,否则,小事就可能拖大,大事拖炸,小事演变成大麻烦,员工因误会而生怨,心里郁结,精神状态不好,无法集中精力干工作,难免出差错,甚至,有些员工由于一时想不开而离职,给单位和个人都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近几年入职的90后、乃至00后年轻员工,他(她)对企业的美好期望更为多元化、个性化,也更为自主化,并且,他(她)对心理期许的满足欲望更为强烈,更需要及时有效的思想引导、及时“化瘀活血”,进而激发其正能量。
从一定意义上说,及时为员工排忧解难是一项凝心聚力的“民心工程”,需要用心、用情,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充分用好政策规定,久久为功,不断改变工作方式方法,贴近员工生活,因人因事有的放矢地精准“施治”,才能确保员工时时得以暖心,感受到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从而激发更大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心系企业尽职守,勤奋努力专心业务,不断创造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