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一种念想
周玉明
进了腊月门,便感觉到了年的脚步,闻到了年的味道--在鞭炮的纸屑里,在门上的春联上,在红红的灯笼中。
年是什么?诗人说,年是一个春约,“采一片树叶,做一枝叶笛,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作家说,年是一种文化,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五谷皆熟为有年”;哲学家说,年是一个时间段,人生如旅,一天是一个标点,一月是一个句子,一年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段落;民俗家说,年是一个祭祀,一岁四祭祀:“岁朝也,清明也,中元也,冬至也”;乡亲们说,年是一种味儿,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是千门万户的对联,是热气腾腾的饺子......但年烙印于我,从孩提时即是一种念想,迄今40余年了,依然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我出生在农村,童年正值上世纪70、80年代,过年给我的念想,就是穿一身新衣裳,看一场电影,买一点零食,放一窜鞭炮,而最重要的,是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饺子,多吃几次肉食,如果家里收成好,说不定父母还给几毛钱的“压岁钱”,那种幸福感和满足感,无以言表。
高中毕业后当了兵,每逢过年,最大的念想,就是能回家陪母亲守岁。可24年的军旅生涯,只在家里过了3个春节。一年复一年的念想,一年复一年的奔年,总会想起母亲说过的一句话,“一到年底就打喷嚏,那是想念远在边关的儿子呀!”是呀,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喷嚏或许是心灵的感应,是生命密码传递的一个信息。
其实,念想是一种幸福!当日渐富裕起来的人们不再为温饱发愁,“过年吃够肉”的幸福感就失去了依存;一些富足人家,压岁钱动辄上千甚至上万,孩子却往往觉得理所当然甚至不以为然。当初我们那种吃上水饺的幸福感、得到块儿八角的压岁钱的感恩之情,悄然变得淡了。从这个角度上思考,经常回忆一下过去的生活,教育自己和后代珍惜当下,懂得和学会感恩,爱的温暖或许更持久。亦或许,这也正是眼下破解社会“幸福密码”的一把钥匙。
念想是一种珍藏!发个贺岁信息,打个拜年电话,抑或登门拜访,都是一种内心的拥有。意义不在于形式本身,而在于情感的驮载;礼物不在于轻重,而在于是否真心。只要有心了,不论多少都能产生美好的心灵感应。倘若不是出门内心的念想,而是世俗的功利,形式再热闹,也是苍白的。由此想开去,饮水思源,念想生育你、抚养你的人,是一种拥有;念想给予你温暖、给予你力量、给予你帮助关怀、携你度过难关、写入你成长历史的人,也是一种拥有。念想才会拥有,拥有才会知恩,知恩才会幸福。念想常在,幸福常在!
新年孕育希望,希望带来快乐!新年的每一个日出都是新的:希望春雨潇潇,希望花红柳绿,希望瓜果飘香,希望孩子茁壮,希望老人健康,希望社会安宁,希望祖国昌盛......一切念想都在希望里,一切幸福都在希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