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奎元
本站通讯员:吕奎元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收集整理早期作品

    最近,我将80年代到21世纪在报纸上发表的部分消息、通讯作品收集整理,打印后装订成册,这是献给我过去岁月的最好礼物。
新闻和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从部队、企业成长起来的一名资深写作者,我用文字记录历史,再现当时铁道兵基层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及铁道兵并入铁道部,而后隶属国资委后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具有史料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当我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思绪又回到被尘封的那段岁月。
   收集整理以往的文稿是一项“抢救性”工作,牵涉许多精力,耗费不少时间。不做吧,心有不甘,犹豫半天,最终还是实施了。
   今年7月份,将创作于1986年的一篇短篇小说《转机》原作推翻,重新进行了构思和布局,将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放在铁道兵改工前后特殊背景下去思考。曾经找对象难于上青天的一大批铁道兵战士当工人后,命运彻底改变。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年轻战士探亲回家找对象的故事。他被女方拒绝和羞辱,痛苦和烦恼伴随着他。兵转工后,风向突变,女的掉头疯狂追求他。他拒绝了曾嫌弃他没前途的女孩,与一个在他最痛苦时给他安慰和几分温暖的老同学相爱。故事情节曲折感人,是80年代一批农村籍铁道兵战士改工前后婚恋的一个缩影。这篇11000字的短篇小说完成后,很快在文学领域最具权威的网站—中国作家网发布,将文章链接发到几个战友群,受到许多原铁道兵老战友,以及同行的称赞。
   8月份我又将同样创作于80年代初期、曾发表于中国铁建系统的《工人之声》杂志上一篇600字的小小说《特殊的礼品》改写成31000多字的中篇小说。重新创作的这篇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将铁道兵基层单位鲜为人知的一面描写得生动感人,展现了一幅原铁道兵基层生活的多彩画卷,在中国作家网发表后产生较大反响,业内外人士认为是一部具有时代特色、很有代表性的好作品。
   “抢救”工作在继续。9月份从宁波回焦作休假,将存放在纸箱里的1982年到2004年,跨度长达22年的一个个剪报本拿出来,用手机将一篇篇发表在报纸上的消息、通讯进行拍照,大概用了一天半时间,才将文章拍完。消息占绝大部分,另一部分是通讯。还将一摞手稿一起装进行李箱。回到位于宁波的中铁十五局集团杭甬复线项目部,马不停蹄地敲击键盘,将拍摄的图片和文章打印成文本,还请3个年轻人帮忙打字,只用13天时间便完成了这项工作。我将打好的文稿与电脑里储存的八九十年代采写的182篇消息和多年来在媒体发表的65篇通讯分类进行了汇总。这项工作总算告一段落。
   80年代以来采写的约30万字的报告文学和2005年到2019年采写的约50万字的消息手稿,已经装订成册。2020年之后采写的消息近30万字,已经汇总在一起,待杭甬项目结束再装订。
   发掘、抢救早期的作品,对初学写作的经历是一次深情的回顾。1980年电影《刑场上的婚礼》上演,我连续观看两场,边看边用纸和笔记录人物和故事,随后写了一篇《刑场上的婚礼观后》。一次写作上大胆的尝试,几易其稿都没成功。那时,我在基层连队业余时间主要精力用在读书和写小说上。想在文学创作上一举成功,可是梦想与现实激烈碰撞,精心设计的大厦没能建起来,遭遇一败涂地的沉重打击。1984年兵改工后,在工程队业余时间练习写新闻,从“筑地基”、“夯基础”做起,每年有几篇新闻稿在企业内部刊物或焦作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间或有小小说被企业的刊物采用。几十年过去,翻看当初的一篇篇习作,因当时写作水平的局限,有的稿件素材很好,却没写出高质量的稿件。在整理、抢救过程中,同时下大力对一部分有价值的原稿从头至尾进行修改,经过“大手术”的稿子语言精炼、结构严谨,通篇稿件有深度、信息量大、有看点。写于1991年6月19日,次年初发表在焦作日报一版《一位女大学生的奉献》的一篇2000多字的长篇通讯,得到编辑和单位领导、同行的充分肯定,写作水平有了质的飞跃。1991年在报纸和电台发表41篇消息和通讯,这些由钢笔字变成印刷体的文章,使我具备了靠笔杆子吃饭的条件,一位老领导助力我走进梦寐以求的公司机关,从事专职宣传工作。又经过多年淬炼,写作有长足进步,还学会了摄影。
早期写的一部分新闻、小说、散文等文稿不慎遗失,这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也包括2010年创作的一篇2000多字的《神农山采风》游记,原稿下落不明。
   2020年11月,我写过一篇《我写新闻三十年》的散文,对涉入新闻写作岁月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也是对这一阶段写作的一个回放和总结。
   奋斗的历程是艰辛、曲折的,也是欣慰的。没有那时失败的教训和吃一堑长一智的信心和耐力,哪有后来几百万字作品的问世?我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急于求成、贪大求成都是不可取的,违背自然规律的所有做法注定要失败。写作没有捷径可走,由小文章到大文章,一步一个脚印地苦练基本功,少走许多弯路,才有希望成就一番事业。许多作家都是从记者、通讯员做起,在坚持不懈地历练中,驾驭语言的能力强了,才去写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杂文等。另外,还要有不怕吃败仗的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和孕育个人成长成材的良好环境,缺少哪一种都不可能成功。
   我收集整理、修改的这些新闻稿件,没打算出版,新闻稿件时效性强,交出版社出版已经没有意义,留给后代看吧,说不定哪个喜欢上我这一行,到时可以学习参考。

            中铁十五局集团杭甬项目部吕奎元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