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奎元
本站通讯员:吕奎元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忆往昔,看今朝

  从铁道兵军营走出来的筑路人大都年过6旬,他们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由弱到强变迁的实践者和见证者。

  七十年代修建南疆修铁路,靠人海战术攻打隧道、建设大桥,投入的人力是现在的20倍。铁道兵基层一线官兵长期超体力、超负荷工作,给身体埋下了隐患。由于当时科技和生产力落后,机械车辆有限,几百公里的铁路所需的钢材水泥、砂石料主要依靠人工运输,而桥隧、涵洞所需的大量混凝土,由人力搅拌而成。铺钢轨、枕木,也是人工完成。这是旧时代艰苦施工环境的一个缩影。老一辈筑路人,为了国家建设,舍家忘我,与大山为伍,与荒野为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哪一项工程都倾注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将智慧和汗水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为国家和企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炼了他们勇于吃苦、敢于同困难挑战、向自我挑战的钢铁般意志。

  兵改工过来的老员工,他们与企业同甘共苦几十年,见证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也与企业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由于年龄原因,他们大部分人都离开自己艰苦创业的岗位,但一颗火热的心依然与企业的荣辱、兴衰紧紧维系在一起,关心企业的发展。老员工在企业提供的人生梦想舞台上,一部分人经过企业的培养和个人努力,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达到了个人事业的顶峰,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企业培养了各类管理、技术、政工、财务、计划、试验等多领域人才,企业与个人相得益彰,互惠共赢。

  社会在进步,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从摸着石头过河、探索自身发展有效途径,到白手起家,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旱鸭子”变身为水性非常好的“游泳健将”。中国铁建下属的三级单位,从当初一年承揽任务和完成施工产值不到千万,到1994年,兵改工10年,一个集团所属子公司承揽任务几个亿,完成产值上亿元,初步完成了化蛹为碟的蜕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又经过近30年的探索和发展,由劳力型企业转变为科技型、智慧型企业,如今集团公司承揽任务突破1300亿元,完成施工产值700亿元左右,排名靠前的子公司承揽任务突破100亿元、年完成产值70多亿元,这个翻天覆地的巨变,是企业科学发展、员工团结奋斗的结果。如今企业承建的铁路、公路、市政、水利、房建、市政、地铁等项目,全是机械化作业,企业员工早已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取而代之的各种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在一些大型建筑工地,塔吊、履带吊、挖掘机、铲车、压路机遍地都是。在一些长大隧道,有盾构机、凿岩机、衬砌台车,出渣全是大型翻斗车,过去6年才能完成的工程,现在两年便轻松收官。在高铁、铁路专用线,铺轨架梁,有大型架桥机、铺轨机,人力配合一下即可。像海上项目,钢护筒全部是将钢卷板由智能化机械加工而成。曾经人工开挖桩基,费时费力,现在一台钻孔机一天干的活,10个人一个月也干不出来,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七八十年代提高上百倍。再说住宿条件,项目部大多租用楼房,即使是活动房,也是隔热、隔冷型效果好、装有空调、带卫生间的。曾经闻所未闻、现在变为现实的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和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利好。

  企业兴旺,职工富裕。近几年,企业的综合实力大幅增强,员工的工资待遇和绩效显著提高,普通工人的收入与兵改工初同比,增加近200倍,一些超10亿元的大项目,若能完成企业下达的各项年度计划,项目经理、书记的绩效近百万元,部门负责人的工资和绩效加起来也有三四十万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加上丰厚的收入,吸引了许多社会上的各类中高级人才加盟企业创业。

  中国铁建企业今非昔比,发展势头强劲,大河里有水小河里满,广大员工在充满希望、综合管理能力强、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工作,是一种光荣和幸福!

  中铁十五局集团杭甬项目部吕奎元

为您推荐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吕奎元/文 黄伟 董存柱 吕奎元/图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吕奎元 贠焕军 刘 利/文 刘利 侯梦雅/图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