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去25年了,我两次去十五局集团二公司重庆长寿—涪陵高速公路黄草山隧道采访的情景,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更迭而如烟一般消失。
当时作为公司党委宣传部的新闻干事,我去重庆长涪高速公路黄草山隧道工地采访。第一次只逗留了一天,让我终生难忘。当时开工不久,细雨绵绵,指挥部暂住在离工地1公里处的一幢民房里,艰苦地吃住条件倒没什么,让我难以适应的是上厕所。因建临时厕所用地之事与驻地未能谈妥,短期内便与一户村民共用一厕。最恼火的是厕所只一个坑,早上起床都要去“方便”。这个世界上最臭的地方一下“香”了起来,上个没完,下个别想进去。遇上拉肚子可就麻烦了,而那几天我正闹肚子,上厕所成了最大的难题。这样的环境,指挥部的十几个人熬过长达5个月时光。
住在隧道口两侧的两个施工队条件也好不到哪里。重庆一带雨水多,加上深不见底的长江,雨水旺季,空气都是潮湿的,职工们住在活动房里,被褥湿漉漉的,几乎没有干燥过。不少人身上长了湿疹,又痛又痒,难受得很。
这哪是人呆的地方,90年代了,作为央企,项目部员工居住条件这么差,没有吃苦奉献精神,是难以与这样的环境为伍。我的心情很沉重,好在逗留时间比较短。离开这里的时候,我在想:条件这么艰苦,隧道何年何月才能打通呢!
没想到一年多后,我再次去黄草山隧道项目采访,这里大变了样。指挥部已迁至离工地200多米的一个山坡上,再不用为上厕所犯愁了。隧道外的大峡谷已变成一个平坦的大场地。10台碎石机不停地加工石料,上千方加工好的石碴堆积如山,隧道弃渣加工成石渣,变废为宝,基上满足了隧道需要,仅此一项就节资300多万元。这是指挥部智囊团经过反复研究、经业主方同意取得的可喜成果。该公司施工的全长804米的黄草山隧道右洞,去年8月底顺利贯通,比合同工期整整提前7个月,指挥部干部职工长舒了一口气。质量、进度、安全在全县名列前茅,所属九队青年突击队被共青团重庆市委授予“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时任中共中央委员、重庆市市长的蒲海青到该工地视察时,对隧道质量、进度、安全非常满意,他高兴地说:“你们十五局二公司铁军本色依旧,是一支有战斗力、有勇有谋的队伍!”中秋节前夕,他们又中标这条公路C2标段3500万元工程,也就是不用挪窝,向右洞再前进350米。业主还决定将黄草山隧道左洞交给该处干。
有人说,二公司重庆好潇洒。然而这潇洒里包含了多少艰辛!黄草山隧道石质较差,又是全断面掘进,他们在拱部打入密密麻麻的20000多根超前锚杆稳固岩体。复杂的工序,使隧道作业人员每班下来少则十七八个小时,多则30多个小时,人与机械连续作战,超强度的劳动,体质差的职工累倒在洞中。下班归来的施工人员,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无半点食欲,只想好好睡上一觉,一倒在床上雷打不动,此刻,能睡上一会儿觉,对他们来说简直是莫大的享受。由于隧道有坡度,为排除炮烟、油烟等污浊空气,改善洞内环境,他们安装了大功率通风设备,但进入500米深处,炮烟、油烟外排困难,特别是钻孔台车、地泵车和穿行于洞中的4台运渣车,释放出来的大量黑烟,熏得人要不了1小时就睁不开眼,脸、手被熏得像涂了一层碳,与非洲人没啥两样。我看到几名工人被烟熏得有点受不了,用一块手绢擦拭眼睛。假如深夜施工人员走出隧道,在明亮的月光下与陌生人相遇,足以将魂给吓掉。
陪我进洞的总工徐文明感慨地说,打隧道很苦很累,这是事实,不过比起你们在南疆铁路打隧道时候的条件好多了,那时隧道施工除了打炮眼是风枪,其余像运输钢筋、水泥、砂石料、拌和混凝土、出渣、衬砌最苦最累的活,全部是人工完成,今非昔比呀。如今机械化程度高,工程材料都是汽车运输,混凝土拌和机能够满足施工要求,还有衬砌台车、混凝土泵车等等现代化的设备。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生产力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是呀,南疆铁路打隧道的情景历历在目。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力、技术落后,3131米的库鲁塔格隧道,现在说起来不过是座中长隧道而已,百十号人两年时间便可贯通。可当时投入的兵力是3个营。那座隧道石质非常好,无水,无瓦斯,无任何干扰,资金有保证,难得有这样好的施工环境,但由于没有机械设备,实行人海战术,靠双手、肩背运输材料,参加施工的官兵的体力几乎到了极限,而施工进度很缓慢。隧道出渣先由人工装进斗车,再由电瓶车“轰轰隆隆”牵着一长串满载石渣的斗车运到远处弃渣场。再说,那时候无搅拌机,一座隧道需要的几百万方混凝土,都是人工搅拌而成,可以想象干部战士承受的工作量有多大啊!这座中长隧道,用了4年多时间才完工,耗费的人力、物力十分惊人。而且令人悲痛的是,有10多名战士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一向多雨的山城重庆,有两个月老天爷吝惜的未下一滴雨,黄草山一带闹“水荒”。河沟里的水断流了,隧道涌水消失了。他们在山顶上所建的8个蓄水池储存的水用完了。工程用水与生活用水成了问题,眼看就要停机停产、断炊断食。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找水源。指挥长张廷占带领10多个人四处寻找水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救命水,一股小溪流。他马上组织人力建起一个蓄水池,安装500多米长的管道通向指挥部驻地。但除了保证职工饮用水外,工程用水时断时续,洗衣服、洗澡就别指望了。筑路人连这点苦都吃不了还行?比起当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条件不知好几百倍,职工们没有一个抱怨。他们照常隧道——驻地一条线,努力完成每天的工作量。由于缺水严重,职工们两个月没洗过一次衣服,没洗过一回澡,人人身上都有一股难闻的汗臭味。凭他们顽强的毅力和视质量如生命的拼搏精神,终于贯通了这座隧道,交给重庆人民一份合格答卷。一年后,该隧道被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评为优质工程。
建设者们用智慧、青春和汗水,将峡谷夷为平地,荒凉变成繁华,贫穷变成富裕,他们像天上一颗颗闪烁的星星,在大山深处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天上的星星是平凡的,但又是伟大的,他们默默无闻地照亮天空、照亮大地、照亮人生。你看建设者们不正像那天上的星星吗?
中铁十五局集团杭甬项目部 吕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