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以信仰照耀中国

  乌鲁木齐讯(通讯员 王一帆)青年人有信仰对一个国家有多重要。“一个时代的信仰是青年代表的信仰,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浴血,到五四火炬高高擎起,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历史每前进一步,都有来自青年的力量,很多时候,他们还是无可辩驳的主角,他们高擎起信仰的旗帜,成为整个民族的开路先锋。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当代青年不再面临血与火的直接考验,却经受着更多物质上的诱惑、精神上的迷宫。越是这时候,越需要将信仰扛在肩上,让它定位自己的精神坐标,指引人生的行进方向,在新的时代奠基属于自己的荣光。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就形象地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人民有没有信仰,是关系到国家有没有力量、民族有没有希望的大事。我们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了这样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有了这样的长远奋斗目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国家自然就有力量,民族自然就有希望。

  习近平同志曾经把理想信念比作精神上的钙,人没有理想信念,没有信仰,就会缺钙,得软骨病,站都站不起来。没了骨气,在敌对势力进攻面前,就会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一攻就垮,甚至不攻自垮。他一再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不仅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也是这样。

  2000年的新人们也逐渐步入社会了,有些人奋发向上,以昂扬的朝气支撑着严谨的工作态度,而另一部分人看到了一眼到底的人生轨迹,一种“丧”文化在年轻干部中流传开来。年轻干部步入社会缺乏的不是知识,而是信仰。信仰的缺失使年轻干部面对工作和生活缺乏了应有的激情。如何听从党的号召,从工作中汲取力量,在生活中遇见信仰。成为了年轻干部成长的一大难题。

  信仰之行在于“学”史。年轻干部们自中学时代就开始学习党的奋斗历程,但只有少数干部真正了解党史,从党史中汲取力量。党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真理,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能够给我们提供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动力。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信仰之行在于“行”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年轻干部们真正践行信念和信仰,不能停留在学的基础上,更在于怎么“行”,如何“行”的历程。青年时代,我们一腔热血,满怀理想,欲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但干事业不能空谈理想,解决问题不靠纸上谈兵。在基层,我们须尽快褪去书生气,直面充满挑战的大熔炉。信仰的形成就是来自每一项急难险重的任务,来自每一次为民解忧的交谈,来自一双不知疲倦的“铁脚板”,来自一颗为民解困的初心。朝着心之所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狱中的方志敏,为自己的信仰画像。一个光明的中国,就是信仰。而这种信仰,无远弗届、无坚不摧。一位访问过延安的美国人约翰·科林回忆:“我被共产党人为目标奋斗的精神所感动,人们在空气中可以嗅到这种气息。”这气息就是信仰,这信仰的光辉,不会泯灭,反而会在时光长河的洗刷下历久弥新。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必须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