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
腊八节源于中国古代的“腊祭”。东汉蔡邕《独断》一书中明确的说:“腊者,岁终大祭。”东汉应劭《风俗通》一书中也说:“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以祭祀其祖也。”就是说,腊与捕猎有关,我们的祖先用打猎得来的野兽、野禽等猎味祭祀神灵。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因此,“腊”是古代祭祀名,是古人在岁末时祭祖、祭神的活动。
据载,“腊祭”习俗始于周代。由于腊祭按例在岁终举行,所以从汉代起便称岁终之月为“腊月”,举办腊祭的这一天称为“腊日”。腊日在腊月的哪一天,开始并未固定,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魏以辰日为腊,晋以丑日为腊;到南北朝时期,初八日才被定为腊日,并固定下来。腊祭为什么在初八?有人认为,初八时的月亮正呈“上弦”之象,如弓弦拉紧,蓄势待发,恰合“腊者,猎也”的本意。
吃腊八粥的习俗,起于腊祭仪式结束后的宴乡活动。用本年新产的黍米熬粥,乡里百姓聚餐,以表示祝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