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的概念古今有之。 “廉”为官德,“政”者“正”也,是指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廉政制度、廉政政策的日益完善,人们对于廉政的理性认识也日益深化。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腐败就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即使《大明律》对贪污官吏、受贿等罪要处以凌迟、挑筋等刑法;清朝时期将治理官吏贪污作为国家的第一要务,对贪官多赐自尽,任然无法杜绝贪污行为的发生。
要做到“廉政”,“修身”就显得尤为重要。修身一词最早出现在《墨子.非儒下》篇里:“远施周偏,近以修身”。所谓修身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主动、自觉的锻炼和修正,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的要求,不断地消除、克制自己内心的各种非道德的欲望,努力将自己的品德修养提高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任何时代的廉政都是与执政官员的道德品质和行政作风密不可分的。中国的主流思想家总是把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中国的廉政史上,涌现出许多不畏强权、执法如山的模范人物与典型事迹,如东汉时代的董宣、宋代著名的清官包拯、被圣祖康熙赞誉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这些清官廉吏,都是通过修身,将自己的道德人格提高到理想的境界,具有了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从而成为廉政的楷模。
管仲说:“人心正则欲不污,民心易则无邪。”而修身正是使人“心正”的途径;修身是形成全社会廉洁氛围的措施,通过廉政修身具备反贪污的道德素质和能力,对净化社会环境很有裨益。
党员干部要提高廉政意识。首先严于律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其次树立廉政的楷模,以孔繁森、郑培民为榜样做勤奋廉洁的好员工。清正廉洁、勤政为民,这是由中国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党的干部切实做到廉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质要求,一个人的信仰、信念是十分重要的。与时俱进,加强学习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以学习为手段,以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兴学习之风,树立系统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明确学习目的,制定学习目标,落实学习任务。现在抓好“廉政”等政治理论的学习,抓好法律法规的学习,抓好现代科技等知识的学习,努力拓宽自已的知识面,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发展。
古语云“公生明,廉生威”,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怎样发展,廉政永远是时代的呼唤,永远是人民的期盼。
廉政则气正,修身则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