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巧遇 终生受益
人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无法意料的偶然相遇。随着生活的淘洗,许多相遇则会渐渐消失。但有些相遇,则会终生不忘,乃至终生受益。
我此生难忘的是一次偶然的巧遇。那是1988年6月,我刚刚从施工一线调到铁道部十八工程局第一工程处宣传科,担任通讯报道员,受单位领导指派,到单位担负施工的国家重点工程----大秦铁路二期工程工地,采访报道本单位的好人好事,当时,我们单位工程指挥部驻地在河北省遵化县堡子店镇。
那天,刚到单位驻地,指挥部办事员我的同乡小秦就告诉我,一个人民日报的记者也到我们单位来了。我一听,高兴地不得了,没想到能在这碰到人民日报的记者,这可是自己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啊。内心紧张的怦怦直跳,但和那位记者一见面,却感觉好像和蔼可亲的长辈,轻声细语地和我说话,告诉我他叫孟祥贞,是人民日报群工部的记者,到工地来是对报社收到的一封读者来信进行现场核实的,我观察,孟老师当时大概50多岁年纪,穿着普通的衣服,头发头发花白,要不是上衣口袋里挂着钢笔,你不知道根本看不出他是记者。
说了没有几句话,他就着急地说要到附近的几个村庄实地看看,核实一下情况,我说:“您刚到工地,是不是休息一下再去”;他回答说:“读者来信是不能耽误的,需要尽快把情况了解清楚”;我说:“我向领导请示一下,给您派辆车去吧”,他说:“我了解过了,要去几个村子就在附近,都不太远,不用派车。”我不想耽误学习的机会,就想和他一起去村子了解情况,但孟老师不肯:“核实读者来信,是有保密要求的,无关的人不允许参加”;我说:“老师,我只想看着您怎么样工作的,不会耽误您事情,只是担任向导陪着您去村庄,到了地方,您了解情况时,我远远地会避开,绝不影响您。”听到此,孟老师听笑了笑说:“好吧,那您得听我安排”。
于是,我们出发了,第一站,是去镇旁边不远的十八里村,因为前些天,刚好下过几场雨,路上泥泞不堪,很不好走,我和孟老师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行进,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我们见到了要找的李村长,我就避开了。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孟老师我们就去小杨庄村。从小杨庄村出来,就中午十二点半了,孟老师在村边的一个小吃部,花4元钱买了4个烧饼,一小碟咸菜,又向小吃部卖烧饼的阿姨要了两碗开水,算是午饭了。匆匆吃完午饭,我们又继续出发,孟老师边走边对我说:“累吧小杨,你要当好通讯员,就不能怕累,不能怕苦,多跑路、多动脑、多动手、要认真,舒舒服服是找不到好事迹,写不出好稿子的……”先后去了小埝庄村、大埝庄村和纪各庄村,天擦黑,大约八点左右,我们才返回单位指挥部,到了住宿地,我们两人裤子上、衣服上到处都是泥点子,我都分不清,那些是泥水,哪些是汗水了……
后来,由于工作岗位的变动,我没有再和孟老师联系,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朴素认真的作风,他对我的谆谆教诲,30多年来永远刻印在我的内心深处,时常激励着我,鞭策着我,不怕苦不怕累,勤奋多思认真,并将伴随我的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