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兴勇
本站通讯员:鲁兴勇
中铁十五局二公司

广东与“幸福”有约

—— ——鲁兴勇散文选登(89)


 
       广东是改革开放思想的发源地,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试点,到1992年的邓小平南巡讲话,到2000年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2003年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都是发端于广东或者是在广东提出的。
       近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在多次论证修改完善后正式颁布了。这是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于今年初在全国率先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新理念。也是改变过去主要依靠GDP总量来考核各级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模式,在广东省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建设幸福广东指标为依据的考核模式,是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让广东全省人民切切实实地享受到自己创造出来的幸福。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现在,广东要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行者,更要成为建设百姓幸福工程的排头兵。”这也是汪洋同志在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发出著名的“汪洋三问”——“特区靠什么实现‘三十而立’?今年能做什么?未来三十年再干什么?”的重要配套工程的具体实施。
       从今年一月开始广东省就启动了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到三月底面向全省公众征求意见,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反复修改,到最近正式公布,充分吸纳了不同方面的意见。用参与了幸福指标体系编制过程的专家的话来说:最后公布出来的指标体系,与当初的征求意见稿,有着“脱胎换骨般的提升”。在编制过程中非常注重全社会共同参与,尽可能力求惠及民意、凝聚民智,其实也体现了群众共建共享幸福广东的精神。
       据参与者介绍,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的客观指标体系称为“建设幸福广东评价指标体系”,重在构造幸福广东的经济社会基础。客观指标包括就业和收入、教育和文化、医疗卫生和健康、社会保障、消费和住房等10个方面。下设二级指标49个,包括共同指标44个,类别指标(地区独有指标)5个。其中,客观指标将广东全省21个市按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分类进行差别化评价,杜绝了“一刀切”现象。
       以“对个人幸福程度总体评价”的总指标统领,涵盖个人发展、生活质量、精神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公平、政府服务、生态环境等7个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35个。调查方案拟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区及35个县(市)范围内抽选样本,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6—65周岁且居住在本地一年以上的城乡居民。如调查的项目有“您感觉最幸福的以及最痛苦的是哪些方面”等开放性问题。
       其中,水平指数反映的是各市有关工作的现状;发展指数反映的是各市较上一年的变化情况;综合指数反映各市的幸福建设工作的综合情况,由水平指数和发展指数按照40%和60%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出。
       在幸福指标评价过程中,强调发展始终是硬道理,要幸福得先创造幸福才能共享幸福,只有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才能公平共享发展成果。
       也有参与者说:“幸福不幸福是个主观感受的问题,幸福指标体系本身并不直接反映人民的幸福程度,而主要是通过对相关领域工作的检查和群众满意度的高低,找出薄弱环节,促进政府改进工作。”不能用平均数来掩盖“不幸福的存在”。
       也有专家指出,只有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才能避免“摆幸福”,避免部分地域、群体和个人“被幸福”。但是又不能完全依靠客观指标体系,因为这些统计指标是从统计部门而来,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水平,很容易就掩盖了不同地域、家庭、群体以及个人可能存在的“不幸福”。这次指标体系的出台,就是有的放矢,逼着各地领导去寻找老百姓最不幸福的地方。如“越有钱越痛苦”的现象,这实际上也是因为发达地区的人们对幸福的要求更高了的因素。实质上,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民众的幸福指数,最大程度来自于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质量。只要各职能部门都能以民生为重,尊重民权,敬畏法律和道德,社会自然就会呈现一种和谐景象。
       无论如何说,“幸福指数”体系的发布是一件值得赞许的好事情,说明了政府部门在关注人的幸福。什么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地那么完善。正如汪洋同志最近在南沙新区开发中强调的“科学开发,从容建设”的新理念。宁可发展慢一点,也要看得准一点,确保发展好一点,绝不能急于求成,绝不能一味大干快上,绝不能再搞边干边完善。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心态。

 
(2011-10-17 发于中国铁路工程建设网,后转发中直党建网)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