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兴勇散文选登(68)
由此,让人想起近期发生在佛山的小悦悦两度被车碾扎,十八路人从身边走过视而不见的冷漠,武汉88岁老人摔倒后多人围观而无人去扶的痛心事件。常言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一个小孩对一条条小鱼的死活都很在乎,这是人性中同情弱者的本能,看似是小事,其实是做人基本道德原则的大事。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与诸葛亮时,给自己的儿子阿斗刘禅嘱咐了两句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刘备告诉他儿子这两句话的原意是从《易经?系传》“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演变而来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成名即成功之意。一个人想要成功就要经常做好事,不是做一件好事你就能成功的,善要慢慢积累起来,你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做坏事也一样,许多坏事积累起来就足可以灭身了。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是告诫人们,不要以为小善没有多大意义而不为,如路上见到一块石头,应该马上搬到路边,以免后面人碰到摔跤。如果你能把路上的石头、香蕉皮捡起来,避免了下一个人的跌倒,这就是见善小而为,是积小善成大德之举,否则,就是视小善而不为了。 像上面提到的一老一少,88岁老人摔倒和两岁多的小悦悦被车撞倒,都是在生命危急时我们见到了而不去施救,应该算是善小而不为呢?还是恶小而为之呢?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为的善与恶往往只在一念之差,有些人不清楚这个原理。所以孔子说:“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也就是说不要以为自己只有点小过失没什么了不得的,如果长期累积起来就是大毛病了,也就是“以恶小而为之”的人了。故而古人有“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之说,
我们常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和“天将厚其福而报之”。孔子作《春秋》,就是想通过一部历史的因果报应,来阐明春秋两百七十多年,几十个国君被杀,几十个国家的灭亡。“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渐矣,由辨之不早辩也。”这种不正常的现象不是突变来的,而是渐渐形成的,一个社会文化风气的演变,是“由辨之不早辩”造成的结局。
我们常说:“人之初,性本善”,捡鱼孩子的行为,蕴涵有这样的深意。人刚出生时都是纯洁善良的,那又是什么原因让其改变了呢?根源在于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出了问题。对小孩的教育既要从早,又要小事着手,特别是对做好事、善事要养成没有大小之分的概念;对于做坏事,再小也要及早纠正,以防养成习惯酿成大错。
“莫以善小而不为”,是需要决心和信念去坚持的,更需要良好的慎独、慎行来支撑。如《中庸》中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君子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一样地小善而为,小恶不为,更要慎重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刘备临终劝其子刘禅的话,就是要他进德修业,有所作为。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而小恶积多了也则足以乱国。
(2011年11月04日发表于人民网-中直党建网)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