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二十局黄蒲高速一项目拌合站站长华江富
9月3日,中铁二十局黄蒲第一项目隧道拌合站混凝土生产突破3万方;
9月16日,中铁二十局黄蒲高速全线唯一的重点控制性隧道工程洛窑科隧道已开累完成全断面开挖428米,仰拱372米,二衬264米;
9月16日,中铁二十局黄蒲第一项目隧道拌合站生产混凝土619方,创开站以来单日产量最高记录;
......
近日,位于陕西省黄龙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中铁二十局四公司承建的黄蒲高速洛窑科隧道处的“双50”和“拆了装 装了拆先生”可是风光的不行;作为项目部目前最小的拌合站,却承担着黄蒲高速全线唯一隧道工程洛窑科隧道和第一现场组的混凝土供应任务。自3月16日开站以来,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在设备陈旧、人员不足、检查频繁的情况下,小50它已累计生产混凝土3.5万方。
其实,大家并不知道小50来自何处,只知道它有个喜欢拆了装、装了拆的“先生”;“先生”名叫华江富,1980年的铁道兵,中等个子,一双眼睛在黝黑的脸膛上显得格外有神,是中铁二十局四公司职工当中为数不多的老同志。
初次见面
2014年秋,小50和“先生”在中铁二十局西安大机段的工地见到了彼此,第一次见面,“先生”就将小50拆的七碎八碎,小50很是不喜欢这个“先生”,他拆的速度那可算是神速,可是组装时却是迟缓的让小50心急,可是它哪里知道,那时“先生”也是第一次正儿八经拆装拌和机,对于50岁的“先生”来说,小50无异于烫手山芋。
“先生”为尽快熟悉和掌握小50,他多方请教,按图索骥,把关键部件、工作原理、常见故障抄在本子上,随时带在身上,一有时间就对照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到二个月的时间里,“先生”就掌握了小50的脾气秉性。小50一开始并不服气,总是不断撂挑子,经常闹情绪;“先生”就想着法子摆弄这个调皮鬼,多年的经验和刻苦钻研精神让“先生”掌握了一套熟练的应对技能。
小50也知道,“先生”是极心疼它这个“宝贝疙瘩”的,每次开工操作前,收工后,他总是会对小50进行检修、保养,不在跟前时,千叮万嘱的让大家小心再小心。
从那以后,小50就一直跟着“先生”走南闯北,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我只认你
每次拾掇小50的时候,“先生”还总喜欢把青年职工提溜到自个跟前,让他们在旁边看着、学着,敦促他们多学些东西、掌握一门技术;从来不把自己的技术藏着掖着,从内心里巴不得有人能把他的“老底”全部掏光。即使这样,小50也只认“先生”,但凡是“先生”在,它都正正常常的,从不罢工。
正当小50和“先生”在中铁二十局引黄战场大展身手时,由于地方村道维修,为把控砼质量,“先生”驻扎商混站,这一走就是3个月,小50一度以为自己被“先生”抛弃了,可它并不知道,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先生”在深山老林的商混站,总是加班加点,只为早点见到这个放心不下的小50。
黄龙山下
2018年春节后,小50和“先生”来到黄蒲高速公路洛窑科隧道附近,这里的任务比引黄要艰巨很多,面临着新家选址、驻地建设、料棚搭建、小50重新组装调试等问题;为积极响应项目统筹部署,保证黄蒲高速全线唯一的隧道工程4月正常开工,“先生”每天鸡还未叫头一遍,就开始爬上爬下,前后奔波,不到20天时间,小50就精神抖擞的屹立在隧道洞口前。
最开始,“先生”和他的徒弟坚守着,他不仅开拌和机,还身兼收料、机械调度、资料上报和食堂管理等事务,拌合站里大大小小的事也都要他做主;后来,工作捋顺了,手里除了5名职工外,也新增了4名外部操作手,“先生”这才松了口气。可是在拌合站,不管白天黑夜,工地要混凝土就是命令,既要保质保量,还要供应及时,“先生”、小50和同事们不畏艰苦,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累计完成混凝土3.5万方,没有一次因混凝土质量或供应不及时而耽误正常施工。特别是在抢工阶段,混凝土用量大,时间逼得紧,“先生”组织拌合站10来个人员白天黑夜连轴转,连续几天不睡觉是常有的事。当大家问及“先生”这么大把年纪,为何这样玩命的干,图的什么?“先生”腼腆的笑了笑:单位和领导把这岗位交给我,是信得过我,我不能给企业和领导脸上抹黑啊,更何况咱们当兵的就该有个兵样,必须坚决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
作为铁道兵,“先生”钟情他的拌合事业、钟情于小50;作为男人,他深爱父母、妻子和孩子。但为了工作,他又无奈地“舍弃”亲情。他常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有所作为。他把自己的大好年华无私地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浇灌了他的理想之树,漫长的混凝土路上,留下了他殷实的足迹。
9月16日,中铁二十局黄蒲高速全线唯一的重点控制性隧道工程洛窑科隧道已开累完成全断面开挖428米,仰拱372米,二衬264米;
9月16日,中铁二十局黄蒲第一项目隧道拌合站生产混凝土619方,创开站以来单日产量最高记录;
......
近日,位于陕西省黄龙山自然保护区内由中铁二十局四公司承建的黄蒲高速洛窑科隧道处的“双50”和“拆了装 装了拆先生”可是风光的不行;作为项目部目前最小的拌合站,却承担着黄蒲高速全线唯一隧道工程洛窑科隧道和第一现场组的混凝土供应任务。自3月16日开站以来,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在设备陈旧、人员不足、检查频繁的情况下,小50它已累计生产混凝土3.5万方。
其实,大家并不知道小50来自何处,只知道它有个喜欢拆了装、装了拆的“先生”;“先生”名叫华江富,1980年的铁道兵,中等个子,一双眼睛在黝黑的脸膛上显得格外有神,是中铁二十局四公司职工当中为数不多的老同志。
初次见面
2014年秋,小50和“先生”在中铁二十局西安大机段的工地见到了彼此,第一次见面,“先生”就将小50拆的七碎八碎,小50很是不喜欢这个“先生”,他拆的速度那可算是神速,可是组装时却是迟缓的让小50心急,可是它哪里知道,那时“先生”也是第一次正儿八经拆装拌和机,对于50岁的“先生”来说,小50无异于烫手山芋。
“先生”为尽快熟悉和掌握小50,他多方请教,按图索骥,把关键部件、工作原理、常见故障抄在本子上,随时带在身上,一有时间就对照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不到二个月的时间里,“先生”就掌握了小50的脾气秉性。小50一开始并不服气,总是不断撂挑子,经常闹情绪;“先生”就想着法子摆弄这个调皮鬼,多年的经验和刻苦钻研精神让“先生”掌握了一套熟练的应对技能。
小50也知道,“先生”是极心疼它这个“宝贝疙瘩”的,每次开工操作前,收工后,他总是会对小50进行检修、保养,不在跟前时,千叮万嘱的让大家小心再小心。
从那以后,小50就一直跟着“先生”走南闯北,开始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我只认你
每次拾掇小50的时候,“先生”还总喜欢把青年职工提溜到自个跟前,让他们在旁边看着、学着,敦促他们多学些东西、掌握一门技术;从来不把自己的技术藏着掖着,从内心里巴不得有人能把他的“老底”全部掏光。即使这样,小50也只认“先生”,但凡是“先生”在,它都正正常常的,从不罢工。
正当小50和“先生”在中铁二十局引黄战场大展身手时,由于地方村道维修,为把控砼质量,“先生”驻扎商混站,这一走就是3个月,小50一度以为自己被“先生”抛弃了,可它并不知道,为了尽快完成任务,“先生”在深山老林的商混站,总是加班加点,只为早点见到这个放心不下的小50。
黄龙山下
2018年春节后,小50和“先生”来到黄蒲高速公路洛窑科隧道附近,这里的任务比引黄要艰巨很多,面临着新家选址、驻地建设、料棚搭建、小50重新组装调试等问题;为积极响应项目统筹部署,保证黄蒲高速全线唯一的隧道工程4月正常开工,“先生”每天鸡还未叫头一遍,就开始爬上爬下,前后奔波,不到20天时间,小50就精神抖擞的屹立在隧道洞口前。
最开始,“先生”和他的徒弟坚守着,他不仅开拌和机,还身兼收料、机械调度、资料上报和食堂管理等事务,拌合站里大大小小的事也都要他做主;后来,工作捋顺了,手里除了5名职工外,也新增了4名外部操作手,“先生”这才松了口气。可是在拌合站,不管白天黑夜,工地要混凝土就是命令,既要保质保量,还要供应及时,“先生”、小50和同事们不畏艰苦,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就累计完成混凝土3.5万方,没有一次因混凝土质量或供应不及时而耽误正常施工。特别是在抢工阶段,混凝土用量大,时间逼得紧,“先生”组织拌合站10来个人员白天黑夜连轴转,连续几天不睡觉是常有的事。当大家问及“先生”这么大把年纪,为何这样玩命的干,图的什么?“先生”腼腆的笑了笑:单位和领导把这岗位交给我,是信得过我,我不能给企业和领导脸上抹黑啊,更何况咱们当兵的就该有个兵样,必须坚决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
作为铁道兵,“先生”钟情他的拌合事业、钟情于小50;作为男人,他深爱父母、妻子和孩子。但为了工作,他又无奈地“舍弃”亲情。他常说,一个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在于有所作为。他把自己的大好年华无私地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浇灌了他的理想之树,漫长的混凝土路上,留下了他殷实的足迹。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