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贵南高铁二工区经理余涛
记者 尹登明 通讯员 彭嵘 魏民
从210国道途经广西马山县城,贵南高铁8标段火热的施工场面就会映入眼帘,马山高铁站高填方段路基“人字”骨架护坡,就象精美的工艺品,常常引得行人注目观看。车站路基上,一辆自重450吨,由76个巨型轮胎组成的超大型黄色运梁车,正载着900吨级箱梁,平稳地向大桥缓缓驶去。马山高铁站的施工负责人,就是中铁二十一局集团贵南高铁二工区经理、先后被公司授予“十大杰出青年”、“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先进个人”等称号的余涛。
七月流金烁石,记者来到贵南高铁8标项目部二工区承建的马山高铁站采访,到这里才真正体验到什么叫“火”一般的太阳。从车里一出来,就感到进入了蒸笼一般,走到路基上汗水就象断线的珠子直往地上掉,而工区经理余涛正头顶烈日指挥挖机、卡车平整车站,皮肤被晒得黑黝黝的,与之前判若两人。

二工区管段4.6公里,主要工程为马山车站一座,全长1747米,包含框架桥3座,框架涵5座,填方103万方,清淤5.2万方,岩溶注浆约4万方,多向水泥搅拌桩25万延米,挤密螺纹桩16.9万延米,桩板结构2.39万圬工方,防护附属工程5万余方,改移道路5处;内学双线特大桥一座,全长1147.25米,白秀山隧道进口1759米;另有2.3公里国道改移,总投资3.5亿元。目前,工程量已完90%。
车站路基填方看似简单,但因工程区属喀斯特地貌,地下岩溶极其发育,分布着大小不一、密如蛛网的溶洞,岩溶整治及地基处理是保证高铁质量的关键,否则就会给高铁运营带来巨大安全隐患。
马山车站施工有五大难点。一是车站内岩溶注浆工程量大,共分为三道工序施工,每道工序完工后均需上报资料,经设计评审、评定才能完善后续设计图纸,之间存在周期影响,是制约整体工程施工进度及规划的关键;二是框架桥、涵、挤密桩螺纹桩等线路范围内工程根据设计要求,需待岩溶注浆施工完成,且经第三方检测评定合格后才能开始施工,工序制约性极大;三是水泥搅拌桩、挤密螺纹桩工程数量大,分部在整个站区,其施工周期较长,合理分化施工区域,确保后续相关工程同步平行施工是整体施工组织的关键;四是填方工程量大,需尽早完成框架桥、涵施工,并做好填料储存及加工计划。马山站地下隐蔽工程数量大,存在一定的设计虚量差,合理消化设计虚量且保证隐蔽工程质量,是施工控制的重点及难点;五是设计4段桩板结构、1段筏板结构,并分为高桩板和低桩板两种类型,最大桩长55米,施工难度大且制约路基填筑断点。

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广泛分布着一种特殊地质结构——喀斯特地质,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但在工程施工领域,喀斯特地质被公认为“世界级施工难题”。
喀斯特一词源自南斯拉夫,意为岩石祼露的地方。
所谓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的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为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外,还包括流水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溶洞是岩层中的空洞,属于岩溶地基当中常见的结构。而喀斯特地区的土层特点是厚度不断变化,其中,孔隙比较大,地基极易出现不均匀沉降,致使上部建筑物出现裂缝,甚至倾倒的严重后果。

余涛说:“我们对马山车站地基处理,桩基采用低桩板和高桩板两种形式,共分为4段打桩,按线路方向对称布置,共布设直径1.25和1.5米的桩基327根,最深桩基达到55米,累计桩基总长6042米,用旋挖钻和冲击钻施工桩基。”在桩基成孔浇筑混凝土后,每一排桩上面设置厚1.1米的钢筋混凝土横向托梁,然后分块整体浇筑厚1.2米的钢筋混凝土,最后再填筑土方。为了治理溶洞,等于是在地基下面架桥,桩基就是桥墩,横向托梁就是承台或盖梁,最上面一层钢筋混凝土相当于梁板。
车站路基紧靠制梁场,无论往南还是往北架梁,都是运梁车必经的关键线路,必须提前完成路基填方施工,预留足够的时间让高填方路基自然沉降,打通架梁通道。因此,无论天气有多么闷热难当,雨水是淅沥还是滂沱,余涛每天都在工地来回奔波,现场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广西地区4至9月皆为雨季,对路基施工存在较大影响,但在余涛的科学组织与管理下,施工组织有序,有效保障了架梁通道贯通。自从上了贵南高铁,他每年春节前都是回去最晚,到工地最早,去年他只回过一次家,今年到现在还没回去过,既照顾不了家,也照顾不了孩子,但为了贵南高铁的建设,他无怨无悔。
他说:“自己是一名党员,理应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关键时刻既要冲得上去,还要能够打胜仗。”
白秀山1#隧道进口,是余涛和二工区的重点工程。隧道掘进距洞口1313米时,突现两个巨型溶洞,溶洞长27米、宽29米,延伸至右侧边墙以外十几米,拱顶上方高达40多米,呈一个漏斗形,仰拱下方深不见底,有暗河流淌,用绳测深度80多米。


客运专线对线路综合接地要求较为严格,依据原设计方案,桥梁及隧道电缆槽内综合贯通地线防火措施采用砂覆盖,他通过对综合接地电阻的测试,提出将覆盖砂变更为砂加粘土掺拌的混合物,既满足了设计防火要求,又增强了导电接地性,同时节约了用砂量,降低了成本。项目完工后,余涛负责带队编制、收集、整理、移交项目竣工资料,在人员大量调离的情况下,他加班加点制定阶段性目标措施,最终按期顺利地完成了所有资料的编制及移交。

吃苦耐劳,勤学善思是余涛的特点。
2009年2月,他在向莆铁路一工区任技术主管时,对沿海地区淤积地质钻孔桩,及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冷却技术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提高和丰富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2010年11月,他担任成渝高速公路项目工程部副部长,负责施工组织设计、各专项方案编制和路基施工管理,并协同计划部编制工程量清单。他不断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到施工中,结合实际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他负责的路基工程,在全线率先完成路堤试验段填筑,为后续路基大规模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业主组织各标段前来观摩标准化路基施工。

就在项目开工后不久,为迎接济南市举办的“全国第十界艺术节”,业主将工期整整提前了一年,面对极大的挑战与考验。他协同项目领导及其他各部门,根据工期节点目标,调整施工计划,使各施工工序紧密衔接。同时与设计、监理、业主及时沟通,根据现场实际对箱梁预应力张拉进行变更,改变原设计箱梁施工顺序,从而保证了上部箱梁不受下部结构施工进展的影响,有效地加快了施工进度,确保了按期竣工通车。项目部被业主评为先进施工单位,该工程先后获“铁建杯优质工程”、“泰山杯”奖。



目前,贵南高铁已进入决胜攻坚阶段,为了将广西首条时速350公里高铁打造成精品工程,余涛一如厩往地忘我工作,为了心中的筑路梦想,他把中国铁建员工对八桂大地的一片深情,融入到了贵南高铁的施工之中。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