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公路非同一般,潼荣高速是重庆市“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是目前重庆市唯一一条入选交通部“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
这个项目意义重大,潼荣高速是中铁十五局集团有史以来承揽的投资额最大的公路项目,也是该公司深耕重庆和西南市场的“窗口”创誉工程。
这是一个有些陌生的名字——陆志涛,中铁十五局五公司潼荣高速三分部一工区项目经理,30岁刚挂零,个头不太高,公司最年轻的项目领军人物。
诺大的工程,诺小的人物,陆志涛能堪此大任?他还真能:
带领项目部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连续捧回多个劳动竞赛奖杯,创下了多个全线第一,并获得优胜单位的荣誉称号。
I陆志涛经理(中)和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施工方案MG_6799
小目标要有大作为
别看陆志涛人不太大,可他总喜欢给自己的人生定个小目标。2018年他的小目标是:“带领大家再创几个第一,再捧回几个奖牌,再“挣回点票子。”话音虽不大,却掷地有声。
对于这个“小目标”,项目部没人怀疑,大家都知道,小陆是个果敢、执着,逻辑思维极强的人,他不说大话,言出必行。在当项目总工期间,他带领大家攻克了一个个险关,破解了一个个难题,打赢项目攻坚战,赢得了一片赞誉声。
一工区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境内,全长10.26公里,主要施工任务为路基、路面、桥梁、互通立交工程等。别看标段线路不长,但项目工期长,桥梁、涵洞存在很大的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是全线的重点、难点工程和控制工程之一。
2017年2月,小陆刚刚接过一工区项目总工的重担,田家枢纽互通跨遂渝高速钢箱梁工程施工难题就摆在面前。该项施工已有运营的渝遂高速,还有交叉施工,既要确保高速公路的安全通畅,又要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因为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严,安全风险极高,被定为标段的控制性工程。
陆志涛工作办法多,协调能力强,他积极协调遂渝公司及交委,仅用20天就完成了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评审和施工手续。他发挥技术骨干作用,做精施工方案,严格工程节点,缩减钢箱梁场内加工、场外运输、现场吊装、拼装焊接的时间,使施工进度推进到极致,在全线第一家完成架设任务,提前一个月完成了三座钢箱梁桥施工,创造了一项新的“潼荣速度”。
桥梁施工一炮打响,获得项目各方一致好评,业主和监理分别给集团公司和五公司发送了3封贺电。小陆也在公司2017年劳动竞赛“六比一创”中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
陆志涛接受重庆电视台记者采访IMG_6949
少帅出征敢打先锋
没目标的人永远为有目标的人工作,小目标的人总会被有大目标的人所吸引。2018年3月,陆志涛被公司任命为十五局五公司潼荣项目一工区项目经理。“挂帅”的小陆工作更繁重,任务更艰巨,压力更大,也更加勤奋了。
天刚放亮,他就开始现场巡查:这段路基进度有些慢、那个桩基安全措施不到位,枢纽互通人员机械要增加……问题逐一记好。早饭过后,组织例会,安排任务,协调工作,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工作到午夜也是家常便饭。有时梦中也会被电话叫醒,等工作安排完天已见亮,带着困倦他开始了新的一天。
只知道出力不行,还把把活干得出色、出彩——这是陆志涛为自己设定的工作目标。在业主组织的生产劳动竞赛中,他要求一工区全体人员要树立唯旗誓夺,勇争第一的精神,争作全线的排头兵,打出铁建人的精气神。
施工组织是项目管理的关键点,是工程建设的驱动轴——陆志涛不仅深谙此道,而且极善应用。他按照超前谋划、超前组织、超期落实的“三超原则”,认真分析工区特点和工程现状,根据工程任务总量,制定了详细的节点控制目标,实行挂图作战、发动全员,倒排工期,优化施工组织,合理安排人力物力,把安全质量控制精准,全力推进施工进度。
作为项目部的总指挥,陆志涛一马当先,身体力行,他带头执行领导带班制度,经常徒步在工区从头走到尾,遇有急难险重施工,他会24小时现场督阵,成为工人的“主心骨”。
在小陆的带动下,一工区上下一心,艰苦奋战,勇创佳绩,项目部连续捧回多个劳动竞赛奖杯,连续两次创下全线第一,彰显全新的“潼荣速度”,树立了五公司的良好形象。
陆志涛经理在观景台向来宾讲解田家枢纽互通施工情况IMG_6932
男子汉也有“绣花功”
看长相论身材,小陆不是细致入微、心细于发的人,这位短小精悍,要言不烦的项目指挥官,却把“绣花式管理”运用到项目中,要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建设任务目标的完成。
他经常说:要想打造出经得住各方检验,让业主满意的精品工程,我们就要从那些细微之处抓起,从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管起,要把事情做细,把问题想全,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
他要求项目每一名管理人员工作必须务实,精准细心,尽职尽责的完成任务,并自己亲自督促检查。他提出分层级制定和实施工程质量创优规划和措施的管理办法,强化了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他组织项目部认真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施工报检制度,加强原材料检测和施工过程检测,检查整改单进行集中梳理分析,针对存在问题,尽快安排现场整改,确保工程措施、工序交底、自检都达到预期效果,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可控在控。
没有亏损的项目,只有亏损的管理。陆志涛把成本管控作为项目管理的又一条主线,打出了一套降本增效“组合拳”。他带领项目部把挖潜增效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优化施工技术,积极从工程数量控制、安全生产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合同计量管理等环节挖潜力、堵漏洞、降成本、增效益。他还把控好对下计量数据管控的“主动脉”,组织创立了一整套“对下计量数量控制、土石方数量控制、软基处理数量控制”降本增效管理方案,使项目成本管理控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省下一分钱,就是增一分利”。陆志涛推行的“绣花式管理”,精细化控制手段,在创建精品工程,控制工程成本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也成为一工区项目管理的一个新亮点。
项目经理陆志涛向重庆市电视台介绍情况IMG_6992
项目经理就要敢担当
干建筑工程不易,当项目经理更难。有人说,项目经理真不是人干的,吃了多少苦,趟了多少路,受了多少罪。在陆志涛看来,项目经理不是人干的,是人才干的,他必须肯吃苦,敢担当,愿奉献,必须有超强的组织、管理、协调、决策、应变能力,还必须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的抗压能力。
担着责任,顶着压力,扛着项目一路奔跑,心中有多少酸甜苦辣。为了完成目标任务,陆志涛成年累月坚守在施工一线,他用实际行动影响着他的团队,带领着工人,努力提高项目的整体绩效,让一工区许多工作都走在了的全线的前面。
遇上赶工期、抢进度的时候,工作起来没日没夜,需要协调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遇到“火上房”的事情也会嘴上起泡,心里着急。小陆也有郁闷的时候,也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吼几嗓子,甚至哭一下才好,但他知道:施工现场不相信眼泪。
也曾对人下过“重手”,也有纠结困惑的时候。有一次,小陆对一个严重违章的作业组作出了罚款5000元的决定,看到当事负责人眼泪都掉下来,小陆有些于心不忍。但制度是铁的,不执行就等于放纵,就会害人害己。他认为,严肃处理违章是必须的,那是对项目部、对个人的安全负责。
凡事不能一切都称心如意,一工区也曾出现过问题,带来一些影响。每当这时,陆志涛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他总是认为是自己不够优秀,没能把工作做到位,但他始终相信自己的管理团队很优秀、很敬业的,他们完全有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巴蜀的秋天,带来了收获,带来了希望:一工区项目接近尾声,工程节点提前完成,项目部的各项工作走在全线的前面。回顾过往,一路走来,有汗水,有泪水,有满足,有欣慰,但更多的是感动,那些难忘的人和事,让陆志涛久久不能释怀。
夕阳下,站在一工区的观景台上,田家枢纽互通及路基尽收眼底,一条笔直的高速公路伸向远方。站在大路上,陆志涛有些想家,想念妻子和孩子,但他也只是想想而已。既然选择了筑路,就意味着选择了远方;既然选择了坚守,就意味将要割舍、放弃很多、很多……
(中国铁建中铁十五局集团五公司赵纯杰 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