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中国铁建重投重庆巫镇高速公路建设雷响攻难克险奋进战鼓

        近日,作为中国铁建两大高速运营商之一和投资规模最大的央企,中国铁建重投集团以PPP模式投资新建的巫镇高速公路项目迎来中国交通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上游新闻网、巫溪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记者的联合采访、采风。媒体的高度关注为这条寄托着巫溪45万群众脱贫福祉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加油鼓劲、雷响战鼓,也标注着这条号称典型的“地质博物馆”,桥隧比最高,施工难度最大项目之一的工程攻坚克难、全面征战的序幕全面拉开。

                      巫镇公司副总经理徐祥榜、总工程师龚雄文接受各大媒体的联合采访
       巫镇高速公路是国家国家高速公路网银百高速联络线(安康.来凤)G6911中的一段,也是重庆市高速公路网规划(2013-2030)“三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规划“一联线”的北段,也是陕西、重庆之间的两个审计通道之一。项目建设可有效沟通渝、陕组团,快速融合陕西、长江经济带,可将各条骨架高速公路,尤其是重庆、陕西和湖北的主高速公路网紧密连接起来,增强重庆市对外辐射能力,带动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带动属地人民脱贫致富具有战略意义。
项目由投资人注册成立重庆巫镇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和管理,中铁十二局、十五局、十七局、二十三局集团组成四个项目分部组织施工。线路全长48公里,大多数位于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地形条件极其恶劣,桥隧比例占路线长度的90·6%,区域内地质条件极为复杂,褶皱及断裂极发育,共穿越28个褶皱断裂带,岩溶发育,地下水量丰富,隧道位于灰岩区,潜在的瓦斯及突泥风险极大,在同类工程施工中遇到的断层、岩爆、大变形、岩溶及地下水、煤层瓦斯、高地引力等不良地质,在本项目都普遍存在。大多数隧道直接从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竖直悬崖直接进洞,桥梁则有距离河流水面高差大、桥墩高,施工场地狭小等特点,其沿线只有一条位于深山峡谷的S201省道,大型装备及原材料运输均受道路狭小和既有线日常通行影响,山体破碎,并不时有山石滚落,安全风险高,临建工程规模大、选址难,导致设计、施工极其困难,其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勘察设计就耗时1年多。

                                  可同时满足施工和村民出行的16号施工便道一角 
        项目建设单位、勘查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优化方案设计,历时一年多时间进行多种方案比选,单东西溪河特大桥主桥采用主跨330米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就比采用采用独塔斜拉桥节省开支1·4亿元,并与周围自然环境形成景观效应。全面推行高起点的标准化管理,推行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以及装配式建筑于一体的先进建设理念,吸引着各大媒体的记者流连忘返。项目坚持绿色施工和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深度融入,施工便道采取永临结合,本着修路不忘造福一方百姓的富民宗旨,全线45·4公里临时便道,5座长约2365米的便道隧道,21座便桥,作为工程建设运输通道,优化设计时充分考虑能满足当地村民的出行需要,提升建设标准,在满足工程施工的同时,成为属地人民出行和旅游开发和出行的永久性道路,吸进当地数百户村民在建设初期就搬迁到便道附近居住,让沿线8个乡镇、28个村子的村民在高速公路建设初期就能享受到工程建设给他们脱贫致富带来的福祉,单十五局五公司承建的16号便道就是沿线中坝、下坝、兰莽三个村庄村民出行的时间就由原来的一个多小时缩短到十几分钟,并且实现了大型运输车辆直达村镇,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存环境,彰显了作为大型央企的为民宗旨和责任担当。
        建设绿色环保理念,施工便道严格按照设计规范施工,护坡及时加固植绿,以减少对周边植被破坏;拌合站严格按照环保标准建设,所有废水、废弃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统一由环保专业人士处理。细颗粒散体材料运输、储存,加装遮盖密封装置,控制大气粉尘污染。靠近水源地施工,设置隔离设施;油料存放及费油废水采取有效隔离措施,以免污染水体或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彰显绿色巫镇、环保巫镇建设理念。这些做法都成为各路媒体人关注的热点、焦点。沿线地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处在大山深处的民众对早日建成巫镇高速公路,帮助他们走出大山奔向小康的渴望也让媒体的记者们流连忘返、感慨万千。
        巫镇高速公路各类临建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各类主体工程建设陆续铺开,并快速推进。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为您推荐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卢仕磊
来源:铁路工程建设网作者:张聪聪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