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历经3年多的施工建设,由湖北交投投资、中国铁建大桥局参建的湖北石首长江大桥成功合龙,为年内大桥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大桥合龙现场,记者看到,在长江石首故道大垸江畔,两座倒“Y”型主塔屹立南北两岸,直插云霄。40名作业工人正在紧张进行着大桥最后一块箱梁吊装合龙的准备工作。这座湖北省投资规模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长江大桥将迎来最后的贯通时刻。
“定海神针”打进“九曲回肠”挑战大桥设计施工难度
石首长江大桥全长12.2公里,为双塔斜拉桥,一跨820米飞跃长江天堑,大桥跨度位居世界第七,综合施工难度位居世界同类桥梁前列。
大桥施工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让大桥主塔在长江边扎下根。
长江之险,险在荆江。一直以来,荆江航道“九曲回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波云诡谲,大多发生在石首长江公路大桥桥址区——下荆江之首石首河段。
荆江石首段属于典型的蜿蜒型河道,江面宽阔,流速缓慢,常年累月的泥沙淤积,形成了200多米深的细沙层。为让大桥主塔桩基稳固扎进细沙层中,确保桥梁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经多方研讨和技术、经济指标综合比选,最终确定了119米长摩擦桩的设计方案。
据施工方中国铁建大桥局介绍,根据设计要求,主塔承台下方各需浇筑58根119米长的桩基。针对超厚粉细砂地层长大钻孔灌注桩钻孔施工易产生缩颈、塌孔、偏位等技术难题,项目团队从施工设备选型、泥浆配制、泥浆参数控制、钻机参数控制等环节入手,总结了成套施工工法,成功破解了地质和技术难题。
如今石首大桥234米的南塔与232米的北塔遥望相对,犹如两根定海神针,巍峨雄奇,傲然屹立于长江南北两端。
1
“大桥主桥北边跨混凝土箱梁施工是大桥建设的一个重要难点,过去,箱梁都是在空中平台上现场制作、现场拼装。为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北边跨首次采取了地面预制、空中拼装的施工方法。北边跨需要使用36片梁,每片梁宽38.5米、长5至7米不等、高约4米,梁段最重近1100余吨,把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从地面吊到高几十米的支架上,再进行拼装,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项目经理中国铁建大桥局李春江向记者介绍到。
据了解,首创的梁体地面预制、空中拼装的施工工艺对箱梁预制精度、预制品质要求极高。为解决这一难题,中国铁建大桥局迅速成立技术攻关小组,研发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满足施工各项要求。首次研制、使用 RPC(活性粉末混凝土)新材料,是普通混凝土材料抗折强度的 3 至 4 倍;首次在同类型桥梁中研发使用1100吨特种门式液压提升机;研发并采用了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大幅提高了混凝土性能和实体的外观质量。
“石首长江大桥的桥面拼装工艺,有效改善了梁体的施工质量,减少了大桥后期维护成本,目前,我们已形成研发专利8项,将为团队今后参与建设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提供很好的借鉴经验。”项目常务副经理刘春成说到。
“长桥卧波楚天阔” 石首人今后过江仅需5分钟
石首是湖北省唯一毗邻一江两岸却未通长江大桥的县市,长期以来,两岸人民往来只能靠轮渡过江,一旦遇到大雾、暴风雨等恶劣天气,轮渡就要停航,本地最大的渡口三义寺渡口每天排队过江的车辆约3000台,过江时间至少需要1个小时,且还存在安全风险。“这座大桥承载着石首人民的百年梦想。”建设方湖北交投集团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大桥建成后,两岸人民乘车过江仅需5分钟,从武汉开车到石首耗时从近5个小时缩短至2个半小时左右。
石首长江大桥是湖高速公路网纵五线“枣阳—石首”的过江通道,起点顺接潜江至石首高速公路江陵段,终点接江南高速公路,设计时速每小时100公里。未来,大桥将在在江汉平原腹地形成一条便捷沟通洞庭湖平原的大通道,它对石首、江汉平原乃至中部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环保先行建设生态美丽长江大桥 守护天鹅洲自然保护区
在石首长江公路大桥北岸不远处,就是世界闻名的长江天鹅洲白鱀豚自然保护区和天鹅洲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对大桥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环保要求。“在江面上施工时,绝不让一片建筑垃圾掉在江中。”为此,中国铁建大桥局结合实际制定专项环保方案,并在长江岸边安放了应急救援船;为了处理好施工中产生的污水,施工方在长江两岸建了3个沉淀池,污水先引入到沉淀池,进行处理后,再排放到城市下水管道。目前,3个沉淀池污水处理能力达30吨。
此外,大桥建设方还联合相关监测机构在长江两岸设置了4个声环境监测点和3个水环境监测点,每个月进行定期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大桥从施工到现在,所有指标一切正常。
“施工进场时一片绿水青山,撤场时一片青山绿水,这是我们对建设生态美丽长江大桥的庄严承诺。”施工方项目书记张秀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