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于案前的工作太久,脖颈不时传来酸涩的抗议。我抬起头看向窗外,几枝杏花,不知何时已悄然绽放。阳光洒在花瓣上,洁白中晕染着淡粉的花朵,像是披上了一层纱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像是在诉说着春的柔情。目光不禁向桌前的日历看去,原来清明已近在咫尺。思绪逐渐飘向远方,新生与追思如同并蒂莲花,在时光的溪流中相互映照,镌刻出生命的厚重脉络。
想起幼时时光,老屋边也有一棵杏树。每到春天,繁花盛开时,爷爷总会抱着我,在树下给我讲述着好听的故事。阳光透过花骨朵间的缝隙照在身上,微风拂过,杏花轻轻落在肩头,那是多么的温暖、温馨。如今老屋杏树仍在,可是那个爱我的人啊,却永远地去了远方。望着盛开的杏花,恍惚间又看到他慈祥的笑容。记忆中的杏树,成了我与爷爷相连的纽带。杏花飘落,是他穿越时光的问候。果实成熟,是他深藏心底的牵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清明》。跨越千年时光,此时此刻,我们的情感产生了深深的共鸣,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小时候,总觉得他们是那么的高大、坚强,会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是我们永远的依靠。然而,岁月无情,我也逐渐明白,人都会渐渐老去,直至离去。如今,每当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仿佛从未离去。
清明,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生命的敬畏。它让我们明白,生命如春花般绚烂,却也如朝露般短暂。在这有限的时光里,我们应珍惜身边的人,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用爱去温暖他人。当我们到旅程的尽头,回首往事时,能够问心无愧,不留遗憾。而那份对生命的热爱,对逝者的怀念,将永远留在心中,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