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讯(通讯员 孙倩) 3月22日,在中国驻阿大使馆的统筹部署下,兵团建工北新国际公司北部非洲区积极参与了使馆组织的植树节活动,与中阿各界代表共同种下象征友谊的橄榄树苗。此次活动不仅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海外兵团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立体诠释。
以红色基因筑牢生态信仰,从历史传承到时代使命。北非区党支部将此次植树活动作为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在挥洒汗水刨土的劳动间隙叩问初心。支部书记王海江同志带领全体党员重温塞罕坝精神与兵团屯垦戍边传统,以“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智慧解读当代建设者的生态责任。这种将政治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的教育方式,不仅是对初心的回望,更是对使命的践行。正如王海江同志所言:“当年兵团人在戈壁滩上种下第一棵胡杨,今天我们在地中海畔培育友谊之林,变的是地理坐标,不变的是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通过这种教育模式,支部实现了从“思想自觉”到“行动自觉”的转化,让“国之大者”的生态情怀在异国土地上落地生根。
以文化交融滋养民心相通,从生态共情到价值共鸣。在植树现场,北非区中方员工与随行属地雇员共同完成幼苗栽种。中方员工用法语讲述“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的传统生态观,属地雇员则分享阿尔及利亚人民“向沙漠讨水喝”的千年治沙智慧。属地雇员深情感慨:“这些橄榄树让我想起兵团人承建的安居保障住房项目,都是扎扎实实的希望。今天的交流让我深刻理解,文明的交融始于对同一片土地的深情。”这种超越语言壁垒的情感共振,正是“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最美底色。
作为海外建设的兵团人,我们深知每一株向下扎根的树苗,都在向上生长着文明的共识;每一滴浸润泥土的汗水,都在浇灌着超越国界的情谊。我们将坚持用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用匠心铸造精品工程,以诚意培育友谊之林。这种从戈壁胡杨到地中海橄榄的生态传承,不仅是空间的跨越,更是精神血脉的赓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生态担当。在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征程上,我们必将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答卷,让生态之美与文明之光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