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的“多面手” ——记北新路桥集团北新岩土公司喀什市政项目 王 萌

      冬日的西北,晨曦微露,早晨十点的天空才渐渐明亮。身着反光衣,头戴安全帽,手握沉甸甸的资料夹,一个矫健的身影正大步流星地迈向工地,如同无数个平凡而又不凡的日子,他又一次踏上了新一天的征程。
      他,就是王萌,北新岩土公司喀什市政项目的施工员。自踏入工作岗位以来,他始终服从大局,勇于担当,从乌奎高速项目到五团至阿拉尔项目,再到库拜玉项目,七年的风雨兼程,他由一名青涩的大学毕业生,逐步成长为技术、管理、教学一肩挑的“全能战士”。
勤勉不辍 步履不停
      “干施工,就得脚勤、脑勤、嘴勤、手勤,多在现场转悠,多看、多查,从细微处着手。”在玉京街施工一线,王萌边巡查边说道。
      “勤”字,是王萌心中合格工程人的必备素质。日复一日的巡查中,从钢筋的精心绑扎到混凝土的精准浇筑,从质量的严格把控到安全施工的全面监督,在自己的“责任田”上,王萌丝毫不敢放松。“施工员得先心中有数,对每天的施工内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现场管理和协调中游刃有余。”王萌深知此理。
      巡查之余,他积极与现场施工、监理、总工沟通,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精心安排施工细节,确保钢筋加工、预埋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各环节紧密衔接,无缝对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事们纷纷赞叹:“别看王萌整天泡在一线,学习可从未落下,工作间隙总爱钻研行业规范,探索新技术、新理念。”正是这份“勤学”精神,让他的专业技能突飞猛进。白天跑工地,晚上啃图纸,周末研规范,他如饥似渴地汲取技术的“甘露”,只为打造出更多“精品工程”。
精益求精 匠心筑梦
      “施工中,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一丝疏忽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严把每个细节。”王萌在精细化管理学习心得中这样写道。
      对于施工管理,王萌有着独到的见解:施工前熟透图纸,施工中深入现场,施工后严格检查整改。他通过这三段发力,不断锤炼自己的综合管理能力。“现场是检验能力的试金石,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对整个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协调,特别是在多项工序交叉时,更要协调各方,确保施工质量可控、工程顺利推进。”王萌感慨道。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在保障施工安全质量的道路上,王萌始终“较真”到底。他要求对图纸进行深度解读,熟记施工规范,紧盯现场重难点工序,同时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对巡查、整改、风险管控等工作严格把关,确保施工现场安全有序。
      正是有了像王萌这样秉持“细微之处见真章”工作态度的参建人员,喀什市政项目才得以加速落地,迎来了质量、安全、进度的全面丰收。
知行共育 薪火长明
      作为技术骨干,强化人才培养是王萌义不容辞的责任。自项目“传帮带”工作开展以来,他主动承担起带教任务,即便面对施工高峰期和“一带多”的压力,也从未退缩。
      根据徒弟们的专业和岗位,王萌量身定制了个人培训计划,进行定期目标化培养,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他带领徒弟深入现场,从整体施工图纸、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工程技术规范入手,让他们快速了解施工情况,为快速适应岗位搭建“绿色通道”。
      “王哥非常耐心,每道工序的注意事项都会详细讲解,遇到困难时总是鼓励我,让我学会思考、学会决策。”在徒弟小田眼中,王萌不仅是师傅,更是良师益友。
      “我也曾是个‘小白’,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谈不上什么师傅,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希望用我的经验帮助他们少走弯路。”在王萌真诚无私的帮助下,徒弟们迅速成长,成为各自施工断面的技术骨干。
       夜幕降临,回到工位,王萌开始总结一天的工作,在施工日志上郑重签下“王萌”二字,为这一天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他写下座右铭:“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随后,又投入到晚间的学习中,继续他的求知之旅。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