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玉明、王辉、沈欣玥
“不愧是兵团唯一的五星级养老机构!我们在这里美着哩,吃得好、睡得香、玩得嗨、没事儿就散散步、聊聊天、下下棋、唱唱歌、跳跳舞,身体倍棒,心情超爽!”今年87岁的刘巧新奶奶是八千湘女之一,说起养老院的生活,脸上笑开了花:“就在这里养老了,哪里也不去!”和刘奶奶一样,生活在兵团康养公司第六师五家渠市吾家乐宝养老院的老人还有515人。“这里就是我们温馨的家,护理员就像我们的儿女,你们说是不是?”罗运隆老人一边写着毛笔字一边笑呵呵地问其他人。“就是就是,在这里养老,简直幸福得不要不要的!”老人们纷纷应和着,开心的笑声在院子里荡漾开来,笑声里写满了幸福、满足和开心。
无论是来调研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还是来看望老人的家属,慰问老人的公益团体,以及来参观见学的养老服务的同行,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这里的老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是那么甜蜜、那么真切、那么自然、那么灿烂。是什么让老人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甜蜜?近日,笔者来到该院进行实地走访,一探究竟。
老有所养--
情是这么真,爱是这么深
“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紧紧围绕老人急难愁盼开展工作,努力做到老人生活保障好、权益维护好、作用发挥好,用心用爱来沟通、用医用康养做保障,把老人的笑容作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晴雨表’。”该院院长徐丹介绍说:“在这里,让所有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笑口常开,替儿女尽孝,为老人解难,帮政府分忧,这是我们养老人的使命和担当!”
“王爷爷,今天做了您最爱吃的红烧排骨,我再给您加点好不好?”护理班长廖小清微笑着询问谢展华老人。“好,好,太好吃了,味道不比五星级酒店差!”王胜利老人笑容满面地说。
食堂负责人彭君介绍,食堂每天提供“三餐两点”,注重饮食的多样性,每周保障25个不同种类的菜系,科学搭配,营养丰富,老人从吃饱、吃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提升。除了色、香、味,还讲究“形”和“皿”,就餐突出人文关怀,老人顿顿吃得美,家属看在眼里,美在心头。
走进宽敞明亮的食堂,桌面上适老餐饮健康小常识尽收眼底,油盐酱醋、餐巾纸应有尽有。正在就餐的吴菊英老人兴奋地说:“在这样的环境里就餐,就像坐在了家里的餐桌上,吃着香,就是有一点不好,吃胖了护理员又要监督我多做运动了!”老人们听了一阵笑,就餐其乐融融。
费艳芳老人说,在这里生活,饮食规律,现在血压正常了,血糖、血脂也低了。她说:“住在养老院我不想家,但是回家后我想养老院。这里就是我人生的最后一站,我哭着来到这世上,我要在这里笑着走完这一生。”
“我是比较讲究的人,先后考察了20多家养老院,最后选择了吾家乐宝,是因为这里干净,没有异味!”罗运隆大爷在部队服役20多年,各方面条件比较优越,一直想找一家理想的养老院。“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窗明几净。”罗大爷指着窗户说:“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来有玻璃!”
“我之所以选择在这里养老,是因为这里面有医院,看病方便,心里踏实。”86岁的于奶奶因脑出血昏迷,治疗后气管切开、鼻饲管喂食流质,完全不能自理。医院院长张瑞和全体医护人员针对患者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护理、预防褥疮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24小时全方位照料。于奶奶的儿子感慨地说:“看到母亲在这里得到如此专业的照顾,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经过近一年的治疗,于奶奶生活基本能自理了。
该院着力推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从创办初期的门诊,发展到现在的一级医院,坚持打造“医养结合”的温馨家园,从疾病预防、健康体验、健康管理、健康知识传播、慢病治疗,到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全过程、全链条地给予老年人健康保障。
张院长说,我们坚持“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实现防、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让老年人受益。
“邓奶奶,这几天天气变冷了,您老左腿有风湿,我把护膝找出来给您穿上好不好?”一大早,维吾尔族护理员阿丽米热就来到邓学英老人的房间,边擦拭玻璃边征求老人意见。“好呀,我的膝盖还真有一点不舒服呢。”只见阿丽米热半蹲在老人身边,熟练地卷起老人的裤腿,轻轻地为老人戴好护膝,再慢慢地放下裤腿。“这样舒不舒服?”阿丽米热问邓奶奶。“舒服,舒服!”邓奶奶一边用手爱怜地抚摸着阿丽米热的头发一边笑呵呵地说:“闺女真贴心,把我照顾得比家人还周到!”
该院始终坚持“一切源于适老”的理念,“视养老院为家,把老人当亲人”,在这温情的养老院演绎着“为老服务”的深情赞歌。
“这里的护理太周到了!”张奶奶动情地说:“记得刚住进来时,由于在家养老生活不规律、饮食不科学、长期不运动,导致严重便秘,近一周排不出大便,蹲在厕所里40多分钟,大便太干燥就是不出来,全身热得冒汗,肚子胀得像气球,是护理班长吴玉霞不嫌脏、不怕臭,戴着一次性手套用手给我抠出来的。就是自己的亲女儿,也不一定能做到啊!”
打开护理员吴玉霞的记事簿,行行扑入眼帘:11月8日,张爷爷感冒发烧,每4小时吃一次药,每小时用湿毛巾物理降温;11月9日,张奶奶家属送来锦旗,感谢对张奶奶无微不至的照护;11月13日,帮李大爷购买生活用品;11月14日,为行动不便的王奶奶人洗脸、理发、洗热水澡、做按摩……该院院长徐丹说,像这样的记事簿还有几大本,常年以来翻来翻去,很多字迹已经变得模糊不清了。
亲老、爱老、尊老、孝老、护老,该院落实到行动上,叫响了“一切为了老人,为了一切老人,为了老人的一切”,爱得那么真、那么深。“老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老人的诉求我们都坚决做到马上办、立刻办、随时办、跟进办。”徐院长说。
“奶奶别怕,有我在呢!”11月8日,在南楼二层走廊的沙发上,护理员盛贤蓉紧紧地抱着葛孝兰奶奶,一边轻轻地拍打着老人的后背,一边轻言细语地安慰老人。原来,老人房间的另一位老人由于生病住院,暂时退住了,生来胆小的葛孝兰奶奶不敢一个人住,老人害怕得哭了起来。“白天您和大家一起参加各种活动,晚上我就一直在房间陪您,好不好?”“你说的是真的吗?”“当然是真的!”葛孝兰奶奶破涕为笑,笑得像孩子一样灿烂:“被人惦记、被人尊重的感觉真好!”
“这里的护理员对我们是真心的好!”今年80岁的罗运隆大爷激动地说,前一段时间,罗大爷的爱人苏秀芬由于身体不舒服,打算陪着老伴去乌鲁木齐新疆军区总医院检查。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在外地出差,一时半会回不来。老人到了医院面对那些复杂的检查流程一筹莫展,护理班班长陶启利来到了他身边。
罗大爷想着是自家的私事,不好意思麻烦护理员,临走时只给护理员路武中打了个招呼,结果陶启利一听说,来不及等公交车,直接打了个的就赶过来了。
“幸亏陶班长来了,否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罗大爷说,前前后后做了18项检查,一直是陶班长用小车推着罗大爷爱人跑下跑下,忙前忙后,检查完后,天都黑了,催她回家,她硬说不放心,直到儿子赶来她才肯回,已经是夜里3点多了。爱人出院后,又是陶班长张罗着报销医疗费。
85岁的贾秀花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症,儿女都不认识了,却记得天天照护她的护理员谢水莲。“奶奶特别喜欢让我给她梳各种发型,我一叫她‘气质奶奶’,她就呵呵笑。”谢水莲说。
91岁的丁桂华奶奶喜欢把护理员米春桃叫作“乖孙女”,每天早上都要把自己的鸡蛋悄悄地藏起来,非要给米春桃吃。“我们有规定,不能吃老人的东西。”“乖孙女,奶奶心疼你呀,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吃个鸡蛋没什么。”可米春桃坚决不吃,丁奶奶只好给院领导汇报,说自己有胆囊炎,不能吃蛋黄,经院领导批准后,两人共同分享一个鸡蛋,丁奶奶吃蛋清,米春桃吃蛋黄。
鲁淑然老人说:“我是慕名来到这里的,孩子们看我生活得好,打算退休后也来这养老,就连孙子们也打算长期扎根在兵团,这里真正做到了‘关爱兵一代,留住兵二代,吸引兵三代。’”
家在乌鲁木齐老人甘雅贤老人说:“这是我第一次住养老院,期间做了两次手术之后我都没有回家,我直接回到养老院,从医院回来初期我瘦得手上的皮打溜,现在是吃饭规律了、心情好了,吃的圆乎乎的,足以说明我做了最正确的选择。这简直就是天堂,就是我理想的生活。”
95岁张奶奶因为无人照料,被送到了养老院,刚开始她很抗拒,总是不停地哭泣。护理班长廖小清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给她洗澡、换衣服、陪她聊天、看电影等。渐渐地,张奶奶开始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愿意跟大家一起参加各种活动,还交了好多朋友。
“我们提供各种社交活动,以促进老人的社交互动和心理健康。同时,提供心理支持,帮助老人应对失能失智带来的情绪和心理困扰。”院长徐丹说。
老有所乐--
玩得这么嗨,活得这么乐
“轻点指、缓舒指、慢压指,先收大拇指,再伸小拇指……”11月12日,养老院传出悦耳的音乐声,30多位老人在社工陈再兴的带领下,专注地做着手指操。随着《你是我的小苹果》的音乐节奏,老人们兴高采烈地活动着筋骨。“我们每天都要跟着小陈做2次手指操,能够锻炼我们的大脑,延缓衰老,有效防止阿尔茨海默症。”今年86的张爷爷说。陈再兴介绍,社工部围绕“老有所乐”做文章,经常组织各类益智活动,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让老年人的生活多姿多彩、幸福绵长。
高宏飞老人说,进养老院时颈椎问题严重,在工作人员努力下,他逐渐接受并参与了该院的康复娱乐活动,从做手指操、活动身体到唱歌跳舞,整个人精神多了。
“房间尽可能小,活动空间尽可能大。”该院前院长王辉介绍说:“当初这么设计,就是想让老人尽可能多参加集体活动,让老人们玩得开心!”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近年来,该院因地制宜,聚焦老年人群实际需求,聚力深化养老服务改革,他们以为老年人建“精神家园”为切入点,在每个楼层都建立文化活动功能室,成立舞蹈、器乐、编织、书画、棋类等队伍20多支,发挥师市书法、绘画、摄影协会的联动作用,定期举办书画沙龙、剪纸展、送春联等多种活动,积极探索养老新模式,播放红色电影,开展康复理疗,办老年大学,组织七夕节活动,让老年人的心灵不再孤单,笑容常挂脸上。
“我期盼的养老生活,是老人们聚在一起喝个茶、聊会儿天,下个棋,大家一起有说有笑,和乐融融!”去年8月入住的高宏飞老人说:“在这里找到了想要的生活,每天社工都领着我们搞各种活动,什么脑筋急转弯、你来比划我来猜、吹气球、抢凳子,各种活动精彩纷呈,让我们找到了无穷的乐趣,这样的生活,真攒劲!”
“陪伴是最真情的告白!”今年83岁的于彩云爷爷是一名老党员,他说,老人最大的需求其实是陪伴,在他的建议下,该院把精神慰藉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每天组织护理员与老人开展“话疗”活动,倾听老人讲述自己的故事,陪老人聊天,消除老人的孤独感,实现了品质养老、精神养老。
“为了与老人有‘共同语言’,我‘恶补’新疆的人文地理知识和兵团建设相关知识,还利用点滴时间观看‘疆一代’‘兵一代’们喜爱的老电影,了解地道战、洪湖赤卫队、铁道游击队、智取威虎山这是老电影的具体情节,与老人‘唠嗑’时才没有代沟,与老人思想上共鸣,情感上拉近。”护理部部长周婷婷说。
“准备,开始!”一场精彩绝伦的趣味运动会在大礼堂拉开了帷幕。胡晓袆介绍,运动会共分为三个环节,分别为“定点投篮”“企鹅漫步”和“游山玩水”。各个楼层每个环节可以分别派出4名运动员参赛。运动会将趣味横生的游戏赛当中,老人们乐此不疲,玩得兴高采烈!
“以前天天盼着孩子回家陪我,可孩子们忙呀,经常天不亮就出去,天黑了也不一定回得来,我一个人在家里发呆,好无聊。自从来到养老院,每天生活可充实呢!”肖玉萍奶奶是独居老人,生活很孤独,现在她每天看看报纸,和老姐妹们聊聊天、打打牌,这样的生活让她很享受也很满足。
社工华培君介绍说,社工部不仅自己为老人们排练节目,还经常邀请外面的剧团来给老人表演节目,最终目的就是不断丰富老人的文化生活,让老人玩得开心。今年7月,为庆祝兵团成立70周年,老人们积极参加音诗画《兵团康养有我在》节目排练,找回了当年参加兵团建设的激情岁月。
“这里活动太丰富了,上个月开展的‘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兵团在行动!’敬老月活动中,天天都有慰问活动,精彩节目一个接一个,在家里哪有这么热闹!”88岁的周兰华奶奶说。
看节目、吃蛋糕、包饺子、聊家常、做游戏……11月10日,养老院欢声笑语不断,当天上午,养老院邀请当地歌舞团和志愿者开展联欢活动,园内老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他们为老人们表演了京剧,旗袍走秀、扭秧歌、三句半、情景剧、小品、相声、哑剧、快板轮番上阵,老人和护理员们也纷纷登上舞台,表演着精心准备的节目,台上歌舞欢腾,台下掌声阵阵,现场气氛热烈、笑声不断。
史焕芝老人是个京剧迷,只见她目不转睛地观看志愿者表演京剧,还时不时小声跟着哼唱几句。“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在这里有人照料我们的生活,吃穿不愁。今天,还有这么多志愿者来看望我们,给我们表演节目,特别开心!”史焕芝说。
老有所为--
老是这么养,福是这样享
为了凝聚“银发力量”,让“老有所为”天地更广,该院积极开展“银龄行动”,让老人发光发热,做出“银发贡献”。
“在兵团,老人有退休工资,很多老人自身的生活环境不错,他们缺失的是心理上的抚慰,尤其要提升他们被社会需要的价值感。”社工部部长胡晓袆介绍说:“我们率先在兵团打造了‘趣’系列养老模式,将养老院二期工程命名为‘趣玩小镇’,叫响了‘带您穿越,找回曾经最骄傲的自己’,设置了小镇政府、学校、广电局、公安局、针织厂等27个单位,还开设了老年大学,琴棋书画班、茶艺插花园、歌舞娱乐中心,能满足老年人的不同爱好,使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每一位老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每天按时按点上班,让每个老人‘老当益壮’,发挥余热,帮助他们重建社会关系,提升幸福指数。”
“第一圈:环形起针,在线圈里3个辫子针做起立针,然后钩5个长针,抽紧线头,与立的3辫子针做引拔针连接……”来到趣玩小镇编织厂,93岁的李素云老奶奶正给围坐在她身边的6名“徒弟”讲解平面小兔子的钩针方法。
“这里不仅是养老的好地方,也是‘圆梦’的好地方,让我们老有所为!”李奶奶说,她一直喜欢编织,但退休前忙于工作和家庭顾不上,来到这里后,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养老院专门为她定制了编织机,李奶奶用不同颜色的毛线钩织各种小包、沙发垫、台布、毛衣、拖鞋等,因款式新颖,深受大家的喜爱,许多老人都被她吸引过来,还有好多“老姐妹”认她当师傅要“拜师学艺”,老人的存在感满满,觉得生活有滋有味。
“我觉得自己没有为国家做出大贡献,却受过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党给了我这么大的荣誉,我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今年93岁、有着70年党龄的王俊英老奶奶经常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故事,积极传承兵团精神,赓续红色基因,用光荣传统教育工作人员。“受到王奶奶的感召,我努力工作,今年终于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胡晓袆说。
来到“趣玩小镇”,广电局负责人尤飒阿姨正在播放今日的新闻。“我的梦想是当一名播音员,年轻时在团场连队生活,唯一能了解外面信息的,就是通过挂在电线杆上的高音喇叭,里面播音员甜美的声音让人陶醉。没想到,这个愿望在这里实现了!”徐院长介绍,尤奶奶每天给小镇“居民”播报新闻,念表扬稿,放红色歌曲,觉得生活多姿多彩。“能为大家服务,大家都给我点赞!”尤奶奶说。
来到活动室,老人们相互交谈,分享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老人们找到了彼此的陪伴,收获了无尽的欢乐,他们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子女,把敬老院当作了自己的家。
退休前一直是教师的李琴奶奶又“重操旧业”,在三尺讲台上带领18个“学生”朗诵鲁肃然老人写的诗歌集《我们把一生献给了你》,声情并茂,娓娓动听。“同学们”端坐静听,一字一句跟着老师念,那认真的样子,就像小学生。没上过学的李爷爷在李奶奶的帮助下,已经能够给儿女写信了。“我们这个年纪,被别人需要的感觉真好!”李奶奶说。
“我又写一篇关于兵团的诗歌!”鲁淑然奶奶兴奋地说:“在这里,饭有人做,衣有人洗,房间有人打扫,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专心写诗歌了!”鲁奶奶退休前是新疆油毡厂计划财务科科长,多才多艺,不仅是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新疆音乐文学学会理事、新疆兵团作协会员、兵团音协会员、兵团第六师文联会员,还出版过个人专辑,发表200多篇诗歌,许多诗歌被谱成了曲,在新疆广泛传唱。另外,鲁奶奶还是新疆“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我在这里又找回了当年的感觉,妙笔生花,思如泉涌,我准备再出一本文集!”鲁奶奶自豪地说。
今年79岁的王爷爷退休前是一名中医,入住养老院后,经常到医院指导工作。“发挥余热,别让自己的技术失传了!”他笑呵呵地说。鲁淑然奶奶由于喜爱写作,长年累月挑灯夜战,只要是由于“久坐”引起的疾病,没有一个不来“问候”她的:脖子僵硬、腰椎疼痛、静脉曲张,还伴有口干口苦。王爷爷针对鲁奶奶久坐少动,导致气血淤滞的原因,采用“王文远平衡针技术”,在颈痛穴、肩痛穴和阿是穴等重点部位施以针灸治好了腰、颈椎不适,运用“升肝降胆”等传统中医辩证思路,在太冲、足临泣等穴位扎针,解决了困扰鲁奶奶多年来的毛病。“满血复活”的鲁奶奶写起稿子来又“得心应手”了。 “我要多教几个徒弟,要让这里的老人更健康!”王爷爷动情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为社会做点贡献,这样的养老生活,真是一种享受!”
“90后”梁雪琴是最年轻的护理班长,也是大家公认最爱笑的“快乐天使”,也是最能“哄”老人高兴的“开心果”,所有的老人看到她也笑。原来笑容是感染的,幸福是感染的,她的笑容让养老院充满了爱……
于彩云爷爷是一名老党员,党务知识丰富,热衷于公益活动。“院里有149名老党员,其中76名能够参加组织活动,我建议成立老人临时党支部,让我们这些在养老院生活的党员也有组织。”该院采纳了于爷爷的建议,及时成立了老年临时党支部,于爷爷担任了党支部副书记。于爷爷经常组织老人党员开展活动,并发动老党员与其他老人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经常谈心谈话,解开“思想疙瘩”,协助院领导做好管理工作,大伙都亲切地称他为“于书记”。
养老院党支部与老人临时党支部深入开展“聚焦123、践行456、快乐789”活动,70后、80后、90后员工从70岁、80岁、90岁老人身上学习传承兵团精神、老兵精神和胡杨精神,把这份爱和精神转化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