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匠心在工地   力耕不辍绽芳华 ——记兵团劳动模范  姚平

通讯员:方正堂  何莉霞
 
“他就是把家安在公司上的拼命三郎,啥子东西他都要过问”提到他,他的老乡工友都会竖起大拇指。
作为一名农民的川儿子,姚平始终没有忘记来时路,多年的磨炼,他带领着1100多名劳务工坚守于工地一线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不仅做到了谋身,还回馈着家乡。
独身进了建筑门,变身工地小能手
1999年,18岁的他为了谋生独身“闯”进新疆,还记得那是他在外过的第一个春节,和几个老乡,商量着干什么。老乡们告诉他可以在工地上干活。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建筑生涯,带他入行的师傅告诉他“要做匠人,就要做老实人、干实在事、学真本领,踏踏实实地”。
他干过水电工,模板工、混凝土工、钢筋工等大大小小20多个工种,年轻的他最苦最累的活都抢着干,累极了睡在工地是常有事,只为能多挣点钱,一干就是25年,他利用一切可以休息的时间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看图纸、算配料、挖基坑、钢筋绑扎等,把自己干成了项目上的“活字典”,工地上的“活图纸”,处理事物的“多面手”。
他也乐此不疲地在不同的工作场景中“切换频道”。无论走到哪个工地,每一个施工环节,每个重点部位,他都会亲自过问、反复叮嘱,每一个项目他都会去施工现场进行跟踪和管控。每到一个项目,他都严格按照安全、质量和进度要求,带领班组与项目部密切配合,完成施工任务。
“我要穷尽一生磨砺自己的技能,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也有一颗匠人之心”这是姚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匠心不改严管理,勇于担当较真人
2020年,姚平承接了铁门关兵团技校二期建设项目的劳务,该项目是国家级重点项目,作为劳务班组长的在看到业主方要求的独特外观造型,19米独立单梁单柱高度的等要求后,他深知此项工程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也明白这难度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信任。
姚平立即组织班组其他成员开会研究,其他人员看到要求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有些人甚至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提出不干了,让给别人干,姚平在沉思了半个小时后道:“我们一辈子可以接几个国家级重点工程,干,我们可以打开市场,不干以后我们就只能接小活,我尊重任何人的决定,但是只要留下,我们就可以是真正的匠人”。在沉思后大家都选择了留下来。
自此之后,姚平吃住就都在项目上,与劳务工同吃同住同工作。有一次他到项目例行跟踪检查,在项目二次主体结构植筋作业时,个别劳务工为了图方便省事,在未进行清理的孔洞中直接打胶植入钢筋,被他发现后,在现场狠狠批评并要求立刻整改,那名工人理论道:“这么干对工程主体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差不多就行了。”姚平在听到他这么说后,立马来了脾气:“差不多就是差很多,对自己不负责,对别人更不负责,怎么保证工程质量?我还怎么管理?”经过姚平的批评教育,最终那位民工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立刻开始了全面的检查工作。
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更是保持战时机制,战时纪律,紧绷“打硬仗”这根弦。他带领着1200名劳务工在严守安全、质量、防疫“三条底线”的前提下,时刻保持“5+2”“白+黑”的战时状态,终于圆满完成了此项重点工程。此项工程也获得了“天山杯”“结构优质”等多个奖项,获得业主方的高度认可。
 
待人向善有格局,功成不忘家乡情
姚平平时也非常关注自己班组民工的生活状况,常跟民工们一起吃饭、聊天。就像他刚刚带领班组的时候给大家说的一样,“我把这个班组也当作是我另一个家,把班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当兄弟,以后大家遇到任何困难,我都不会袖手旁观。”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有一次,班里的一位民工小李的妻子刚刚生产,又赶上父亲生病住院,在经济上出现了困难。姚平在知道这件事后,立刻给小李转了1万元现金。小李给他打了电话,哽咽地说着感谢的话。他却说,“我知道你现在正是困难需要用钱的时候,这钱你先拿着应急吧,不用着急还给我”。年复一年,被他帮助过的人还有很多。
姚平说“生为农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知道贫困农村的生活环境,我的班组里好多工人都来自我的家乡,我也要为家乡做些什么。”近年来事业小有成就的他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反哺家乡,投身家乡的乡村振兴工程。
面对通往家乡的路狭窄不便没有道路路灯的问题,他出资扩建道路并在道路两边安装路灯,改变了家乡的风貌,居委会的楼年久失修,他出资10万元进行修缮,改善居委会办公环境,同时他为村里的老人购买了健身器材,为小孩购买了游乐设施。
姚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择一事、终一生”的大爱情怀,用责任担当扛起了“搞建设、保安全”的初心使命,在这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他演绎出了不平凡的华彩人生。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