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电影《古田军号》观后感

大家好,我是北新路桥集团国际工程事业部财务部崔婷婷,近日,在支部的安排下,我观看了《古田军号》,现将心得体会交流如下。
“毛泽东同志目送朱德同志带领部队出发,当小号手吹响送行的号声,朱德同志会意地高举长凳连掷三下,代表了从此‘朱毛’一条心。”这是近日,我观看的电影《古田军号》片尾让我感动的一幕。这部影片也是我看过的众多主旋律影片中十分耳目一新的一部。
1929年6月至12月,红军从井冈山突围到闽西期间,毛泽东在失去红四军前委书记职务后,带着重病在闽西苏区继续实践着自己的建党和建军思想。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纠正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毛泽东的正确思想终于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灵魂,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确立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影片以一个红军小号手的视角为切入点,以三种不同观点(毛泽东的政治建军观点——搞清楚“因何而战,为谁而战”的问题;朱德容忍流寇主义和官僚主义的理念;刘安恭的纯军事化观念)的激烈交锋为主线,展示了古田会议的历史意义,也是对“中国军队何以为人民军队”的一种回答。
不避讳矛盾,真实还原矛盾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也是引人入胜的原因。三人的观点不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在黑暗探索需要激烈碰撞出火花,才能有星星之火,方可继而燎原。矛盾的结局是最终达到解放思想、统一认识,从而打仗就能胜利得更多了。影片正是把矛盾讲透了,使我在观看中透过矛盾了解了真实的历史。在细节的了解中,形成了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例如,影片中提到,并不是成立了前委、党委胜利就会自动降临,是在实地调研、民主集中甚至激烈碰撞中才逐渐找到了正确的路线,才有了后面的胜利。例如:影片中青年时的毛泽东同志“脾气暴躁”,他也会骂人,也会吵架,但对待穷苦人非常温柔,看不得他们受苦。观影中,我得以从屏幕里有血有肉的毛泽东同志在脑海中勾画出关于他更加丰满的画像。更加明白了那一代红色领导人是如何建立信仰、坚持信仰的。
在观看影片中,我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民主集中制的必要性有了进一步深刻认识,也为当中的军民鱼水情感动。
“思想不统一,没有政治观念,就是一盘散沙。”这是影片中的一句话。当时,红军在赣南、闽西根据地可谓危机四伏,在这样的情况下,毛泽东同志依然坚持整顿队伍,要打造一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民主集中制问题也是贯穿影片始终的问题。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影片中,党中央得知粤桂军阀正在激战,命令红四军主动出击。由于信息不通畅,等到命令下达到红四军时已经过了二十六天,粤桂军阀激战已经结束,红军急忙派陈毅去向中央反映情况,这就是著名的“九月来信”,后续当时的党中央也及时对此进行了纠正,才避免了多方面的损失。
“哪个支部敢告诉我,你们连队里的每一个战士都清楚在为啥打仗?”“有多少人思考过,在国民党大兵压境、敌众我寡、四面楚歌的时候,为什么老百姓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捍卫我们这支队伍”两句影片中对“红军-群众”“群众-红军”两种关系的叩问将“军民鱼水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红四军要建医院,百姓们把家中的门板拆了送当病床,毛泽东同志看到暴风雨中无门无窗的农户家,把自己和战士的床板送了出去。这“一来一回”体现了相互之间的“彼此看重”,“一来一回”间的“推辞”更是军民凝聚团结的表现。在苏区、在长征路上、在延安,在革命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我们党正是因为同人民群众建立起了血肉相连的关系,革命才赢得了胜利,这段历史让人常看常新、常看常为之动容。
《古田军号》这部影片让我更加具体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深切体会到我们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会牢记历史,以感恩之心珍惜当下。在工作和生活中,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听党话、跟党走,在伟大的时代中做一颗坚实的“螺丝钉”。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