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让兵团精神在“老虎口” 熠熠生辉

  奎屯讯(通讯员 王明浩)在天山独库公路上,有一处名为“老虎口”的地方,当年修建独库公路到此处时,被近乎垂直的崖壁挡住了去路,在整个独山子至库车路段施工过程中被称为“卡脖子”的地段。从这一区域的原始地貌上看,有着连续6公里、上下高差达200多米的绝壁,以90多度的倒坡直插奎屯河底。即便是这样,筑路的战士们硬是用铁锤铁镐、手提肩扛的方式将崖壁贯穿,因其打通后的山体顺着公路的方向看呈“C”型,公路从中间穿过,远远看去像一个张开的“虎口”,故此处命名为“老虎口”。独库公路贯通后,独库公路博物馆在独山子区独库公路0公里处建立,馆中收藏着这张开凿老虎口时《飞线排险》的照片,下方百米便是冰冷的奎屯河,其艰险程度隔着照片让人看了也胆颤心惊……如今,为了改善交通条件、减少地质灾害对公路及行车安全的影响,由新疆兵团建工水利水电集团市政路桥公司承建的一座大桥将在“老虎口”拔地而起!

  险字当头!

  要想在“老虎口”处修建一座大桥也绝非易事,项目书记张海臣形象地称其修建大桥为“虎口拔牙”,仅其高山峡谷的地貌条件就让人望而却步。两岸高耸的崖壁、峡谷底处一年四季奔腾的奎屯河无一不给老虎口大桥的修建增加了难度,1#-5#桩基均分布在崖壁上,仅相邻的1#2#桩基施工作业面垂直高差就达近50米,大桥在原来公路“S”型弯道的基础上裁弯取直,两度跨越奎屯河与弯道两头的主路连接,来代替这最危险的一处弯道。

  万事开头难!

  根据图纸设计,大桥的2#墩柱在崖底、3#4#墩柱在奎屯河的左岸,想要施工就必须下到崖底再横跨奎屯河,又因3#4#墩柱施工区域为左岸崖壁的顶部且比右岸高出30余米,于是该如何顺利下到崖底并横跨奎屯河成了第一个施工难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此刻成了必由之路。讨论通过施工方案后,挖机开向便道的起点,于是在挖掘机挖斗和免爆交替施工作业中修建施工便道。便道建到崖底后,便开始着手搭建钢便桥,由于原先此处河流上没有任何设施能到河对岸,就要将需要的材料、机械甚至是人工使用吊车吊到河对岸,在两岸的钢便桥基础修建完成后,再通过吊车将组装好的钢便桥架设到河面上,挖掘机通行后将河对岸的崖壁凿出五米宽的路面,将临河一侧浇筑一道八十公分的护栏,确保后续施工机械进场施工。

  如何从近乎垂直的崖壁上开凿1#5#桩基成了修建老虎口大桥的又一个难题,该项目部根据馆藏《飞线排险》的照片获得灵感,在现有的公路邻崖挡墙处固定绳子,技术人员做好自身防护依次绳降至指定地点开展施工作业平台筹建工作,通过风镐一点一点将崖壁开凿直至满足施工作业条件。

  至此,近需的前期施工准备工作才陆续完成。

  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虎口拔牙”全过程!

  面对施工任务重、材料运输困难、自然条件恶劣等难题,第一筑路项目党支部聚焦项目施工难点、高质量发展目标,组织党员、团员青年积极探索“党建+安全”工作模式,以“围绕安全强党建,抓好党建保安全”为工作思路,创建“一岗一区一队”,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安全生产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发挥青年团员的主力军作用,构建群防群治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对关键环节反复推演、深入研讨、精准施策,从支架加固、墩柱沉降位移监测、纠偏措施及应急预案等方面广泛征求建议,不断反复研究优化施工方案,最终达到重安全,保质量,促生产的目的。至今,整座大桥已完成254米施工任务,其余施工任务均在按部就班进行。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老虎口大桥全长340米,共有4联6跨,桥面宽9米,是奎屯河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桥预计今年九月份竣工,待老虎口大桥正式通车之时,独库公路老虎口处才真正做到了“虎口脱险”,其将是弘扬兵团精神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被代替通行的路段不仅见证了老虎口近半个世纪的风雨,更是见证了老虎口大桥这项工程的拔地而起和兵团精神在“老虎口”的延续!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