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仁沐新高速项目工程建设纪实
从四川成都一路向南,沿川南丘陵地带经乐山不断前行,从秀美的沐川竹海翻过巍峨耸立的五指山峰蜿蜒直下,穿过多层横亘于半山间的云雾,当能看到谷底的时候,点缀山间显目的仁沐新高速公路瞬间拨动心弦。
一年多来,随着仁沐新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作为参建单位之一的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足迹早已清晰可见。从进场之初荆榛满目,现场勘探举步维艰的艰难处境,参建员工经历了在五指山峡谷开山凿路,淌水架桥的攻坚之旅。仅6.43公里的施工主线,征用土地达250余亩。其中,工地试验室、混凝土拌合站、钢筋加工厂、预制梁场“四位一体”场站征用地就达130亩之多。征用土地涉及1镇5村15个村民小组的几百户村民,征地拆迁人员“走家串户”做工作,历尽艰辛才拿下“四位一体”场站及工人驻地大小临建的用地手续。
“四位一体”场站建设目标是“高端大气上档次”,项目部按川高公路临建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绘制工区驻地人员生活区、工地试验室、混凝土拌合站、钢筋加工厂、预制梁场等区域平面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布局。生活区每间宿舍统一配置床铺被褥、衣柜、书桌等生活用品,建立食堂、淋浴室、洗漱间、水冲厕所等配套功能。设置会议室、职工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为参建员工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项目总工程师路毅波说:“工区、场站的标准化建设,为参建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让大家工作尽心、生活舒心。”一位农民工动情的说:“干过很多个项目,第一次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不干好活良心上也过不去。”
钢筋加工厂标准化建设,配置滚焊机、数控钢筋弯箍机、数控钢筋弯曲机等一系列配套的机械化设备,实现了工厂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保证了质量、精度。
混凝土拌合站采用封闭式生产,并安装信息化数据采集、监控系统,严格控制混凝土生产配比和流程。同时设置10个上料仓,各种规格的碎石分类存放,彻底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生产方式。
工地中心试验室设定水泥室、混凝土室、土工及无机结合料室、力学室、集料室、样品室、标准养护室、档案资料室等一应俱全,试验数据进入信息化监控系统,保证了工程实验的科学化、精准度。
信息化管控手段在现场得到广泛运用。拌合站、钢筋厂、中都隧道进出口等施工现场安装了高速智能球型摄像机和枪机摄像头组成视频监控系统,设置了监控机房和监控员,对重点工程部位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天候实施监控。试验室、拌合站信息化系统全程采集记录数据,出现误差及时报警及时纠正,把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四位一体”场站标准化建设引人入胜,扮靓了施工环境,得到了业主、监理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的四川仁沐新高速公路LJ16标段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桥梁6535米,匝道6段,中都隧道(左线2925米,右线2979米),最大埋深为179米,围岩为Ⅳ、Ⅴ级。由于隧道进、出口地形复杂、洞身围岩差、左右线间距小,桥梁多次跨越既有道路和中都河,上部结构T梁施工量大(1425片)、现浇梁施工受场地影响大,施工组织和安全管控难度显而易见。
中都河流域雨量充沛,洪灾频发,而桥梁主体工程又连续跨越中都河,桩基工程大多位于河谷沿岸。据史料记载,清朝咸丰二年中都河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洪灾,“皇城”淹没,史称“水打中都”。2018年,中都河又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中都河桥被冲毁,造成了沿岸人员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针对这一严峻的防洪防汛形势,他们指定专人对接气象部门,及时收集防洪防汛信息,采取应对措施,抢抓工程施工黄金季节,合理布局工程施工节点任务。为抢在雨季洪水到来之前完成中都河沿线桩基、墩柱工程施工,他们作出“集中优势,分轻重缓急,运用好资源设备,加强工序衔接,交叉循环作业”的决策。为把年初新冠疫情防控耽误的施工损失降到最低,他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抢抓施工进度。经过参建人员的努力,硬是把中都河沿线桥梁桩基、墩柱工程施工抢在了洪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在与时间赛跑的日日夜夜,他们倒排施工节点计划,白+黑24小时轮番作业,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每天加班加点成了常态。值班人员既要负责技术工作,又要负责现场安全工作。施工中随时提醒工人注意:孔深20米、孔径2米的桩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塌孔、淤泥层、渗水等情况;在钻孔的过程中监督桩位正确、观察钻孔进度及地质情况,一但成孔,马上组织人员机械下笼灌注。一根桩基顺利的情况下,钻孔需要3小时,下笼焊接钢筋笼需要2个小时,灌注需要2个多小时,期间要联系拌合站供混凝土,就是便道堵车等许多干扰因素都需考虑。一系列连续循环作业,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马虎。
五一劳动节前一周,梁场T梁预制进入倒计时,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之中。现场管理人员为按时按节点完成T梁预制任务,他们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对制梁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技术交底,并盯紧施工工序、工艺。模板打磨安装,电动设备调试,预制T梁养生系统调试,混凝土拌合站供料,哪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周密,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哪一个环节都得“盯”紧。尽管“五一”劳动节预制首片T梁工作已经做到了极致,然而他们还是执行监理建议,“五一”节当天先预制一个试验块。通过预制的试验块验证,他们编制的T梁预制技术方案可行,JL6标李总监迫不及待的宣布:LJ16标5月3号必须预制第一片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努力下,首片预制T梁按节点时间成功浇筑,精彩亮相在了人们眼前。
千难万险当前,激流勇进方显劲旅本色。面对客观困难,项目部严密组织,拓宽工作思路,想尽一切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具备施工大干的分项工程“歼灭战”,随即公关红线内附着物拆迁难点“突破口”,绝不因眼前的困难停下征服自然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踏出如今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从无到有的这两年,捷报频传,惊喜不断;这两年,凯歌高奏,硕果累累。从2019年3月23日首批人员进场到5月中旬项目驻地职工之家建设、工区架子队驻地建设等建家建线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再到5月底130余亩“四位一体”场站用地手续获批,8月15日混凝土拌合站首台机组开始生产混凝土,临建节点计划全部提前实现。“四位一体”标准化场站建设引来了外单位众多“粉丝”多人多次前来观摩学习。从8月18日徐家坝大桥首根桩孔开钻到10月14日中都隧道进口左线正式进洞施工,11月15日徐家坝首根墩柱成功浇筑后脱模,11月17日中都隧道进口左线浇筑首板仰拱混凝土,项目施工生产在公司2019年“大干120天”劳动竞赛活动中取得了“小组第一名”。2020年3月23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复工,中都河沿线桥梁桩柱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从4月3日桅杆咀首个墩柱盖梁成功浇筑,5月3日预制梁场首片25米T梁浇筑成功,6月15日桅杆咀大桥左幅成功架设第一片T梁,8月5日桅杆咀大桥左幅梁板架设顺利完成到目前中都隧道三个工作面分别掘进680米、590米、560米,项目施工生产稳步推进,再次取得公司“大干120天”劳动竞赛活动“小组第一名”好成绩。一个个节点目标的实现成为催人奋进的跳跃音符,群山回响中和时代同频共振的筑路号子正清晰可闻。两年间,项目部先后获得公司“四好领导班子”、“先进基层党支部”;两次被四川仁沐公司树为“共产党员示范团队”。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回首两年之前,这片尚带神秘气息的土地此时完全换了一番模样。参天而立的墩柱崛起在崇山峻岭之间,中都河畔,多了些时代的喧嚣,越发往前架设延申的桥梁隐隐浮于青山绿水之间,路的雄伟和景的别致水乳交融。透过五指山晨起的薄雾,这条带给四川屏山人民希望和幸福的道路仿佛已能让世人所见。
锁定目标,书写一份优秀答卷
四川盆地南缘,金沙江北岸,小凉山支系五指山傲然耸立在中国版图的一角,而地处川南丘陵边缘,滇东高原金沙江峡谷,这里的大山尽显磅礴气势,往远处看,群峰连绵逶迤不绝,山峰相连看不到尽头,山脚处的峡谷又在植被遮挡下险象环生。总而言之,这是川南地区极其特殊的山林地貌,但随时光推移,他神秘的面纱也逐渐落下帷幕。一条凌厉的新修道路将这座大山穿越,满载着时代前行的汹涌气息沿着山谷延伸而来,仁寿至屏山新市高速公路LJ16标品质工程的筑路之旅在此展开…一年多来,随着仁沐新高速公路建设稳步推进,作为参建单位之一的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足迹早已清晰可见。从进场之初荆榛满目,现场勘探举步维艰的艰难处境,参建员工经历了在五指山峡谷开山凿路,淌水架桥的攻坚之旅。仅6.43公里的施工主线,征用土地达250余亩。其中,工地试验室、混凝土拌合站、钢筋加工厂、预制梁场“四位一体”场站征用地就达130亩之多。征用土地涉及1镇5村15个村民小组的几百户村民,征地拆迁人员“走家串户”做工作,历尽艰辛才拿下“四位一体”场站及工人驻地大小临建的用地手续。
“四位一体”场站建设目标是“高端大气上档次”,项目部按川高公路临建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绘制工区驻地人员生活区、工地试验室、混凝土拌合站、钢筋加工厂、预制梁场等区域平面图,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布局。生活区每间宿舍统一配置床铺被褥、衣柜、书桌等生活用品,建立食堂、淋浴室、洗漱间、水冲厕所等配套功能。设置会议室、职工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场所,为参建员工学习创造了良好条件。
项目总工程师路毅波说:“工区、场站的标准化建设,为参建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让大家工作尽心、生活舒心。”一位农民工动情的说:“干过很多个项目,第一次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不干好活良心上也过不去。”
钢筋加工厂标准化建设,配置滚焊机、数控钢筋弯箍机、数控钢筋弯曲机等一系列配套的机械化设备,实现了工厂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保证了质量、精度。
混凝土拌合站采用封闭式生产,并安装信息化数据采集、监控系统,严格控制混凝土生产配比和流程。同时设置10个上料仓,各种规格的碎石分类存放,彻底改变了过去粗放式生产方式。
工地中心试验室设定水泥室、混凝土室、土工及无机结合料室、力学室、集料室、样品室、标准养护室、档案资料室等一应俱全,试验数据进入信息化监控系统,保证了工程实验的科学化、精准度。
信息化管控手段在现场得到广泛运用。拌合站、钢筋厂、中都隧道进出口等施工现场安装了高速智能球型摄像机和枪机摄像头组成视频监控系统,设置了监控机房和监控员,对重点工程部位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天候实施监控。试验室、拌合站信息化系统全程采集记录数据,出现误差及时报警及时纠正,把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四位一体”场站标准化建设引人入胜,扮靓了施工环境,得到了业主、监理及社会各界的认可。
攻坚克难,铁军面前无畏艰险
行路难,筑路更难,在四川蜀道修建高速公路更是难上加难。要想“蜀道”通达四方,就必须无畏艰险。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的四川仁沐新高速公路LJ16标段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桥梁6535米,匝道6段,中都隧道(左线2925米,右线2979米),最大埋深为179米,围岩为Ⅳ、Ⅴ级。由于隧道进、出口地形复杂、洞身围岩差、左右线间距小,桥梁多次跨越既有道路和中都河,上部结构T梁施工量大(1425片)、现浇梁施工受场地影响大,施工组织和安全管控难度显而易见。
中都河流域雨量充沛,洪灾频发,而桥梁主体工程又连续跨越中都河,桩基工程大多位于河谷沿岸。据史料记载,清朝咸丰二年中都河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洪灾,“皇城”淹没,史称“水打中都”。2018年,中都河又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中都河桥被冲毁,造成了沿岸人员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针对这一严峻的防洪防汛形势,他们指定专人对接气象部门,及时收集防洪防汛信息,采取应对措施,抢抓工程施工黄金季节,合理布局工程施工节点任务。为抢在雨季洪水到来之前完成中都河沿线桩基、墩柱工程施工,他们作出“集中优势,分轻重缓急,运用好资源设备,加强工序衔接,交叉循环作业”的决策。为把年初新冠疫情防控耽误的施工损失降到最低,他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抢抓施工进度。经过参建人员的努力,硬是把中都河沿线桥梁桩基、墩柱工程施工抢在了洪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在与时间赛跑的日日夜夜,他们倒排施工节点计划,白+黑24小时轮番作业,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每天加班加点成了常态。值班人员既要负责技术工作,又要负责现场安全工作。施工中随时提醒工人注意:孔深20米、孔径2米的桩基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塌孔、淤泥层、渗水等情况;在钻孔的过程中监督桩位正确、观察钻孔进度及地质情况,一但成孔,马上组织人员机械下笼灌注。一根桩基顺利的情况下,钻孔需要3小时,下笼焊接钢筋笼需要2个小时,灌注需要2个多小时,期间要联系拌合站供混凝土,就是便道堵车等许多干扰因素都需考虑。一系列连续循环作业,环环相扣,容不得半点马虎。
五一劳动节前一周,梁场T梁预制进入倒计时,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之中。现场管理人员为按时按节点完成T梁预制任务,他们夜以继日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对制梁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技术交底,并盯紧施工工序、工艺。模板打磨安装,电动设备调试,预制T梁养生系统调试,混凝土拌合站供料,哪一个环节都必须考虑周密,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哪一个环节都得“盯”紧。尽管“五一”劳动节预制首片T梁工作已经做到了极致,然而他们还是执行监理建议,“五一”节当天先预制一个试验块。通过预制的试验块验证,他们编制的T梁预制技术方案可行,JL6标李总监迫不及待的宣布:LJ16标5月3号必须预制第一片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的努力下,首片预制T梁按节点时间成功浇筑,精彩亮相在了人们眼前。
千难万险当前,激流勇进方显劲旅本色。面对客观困难,项目部严密组织,拓宽工作思路,想尽一切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具备施工大干的分项工程“歼灭战”,随即公关红线内附着物拆迁难点“突破口”,绝不因眼前的困难停下征服自然的脚步,一步一个脚印踏出如今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两载风雨,坦途大道终见曙光
时间,洗不尽历史的铅华,他见证了建设者两年来的跌宕起伏,两年间的刻骨铭心。两年的风雨历练,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建设者和这片大山的感情更加深沉,在这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中都小镇,那些和天斗与地争的一幕幕真实刻画了他们投身四川基础设施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从无到有的这两年,捷报频传,惊喜不断;这两年,凯歌高奏,硕果累累。从2019年3月23日首批人员进场到5月中旬项目驻地职工之家建设、工区架子队驻地建设等建家建线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再到5月底130余亩“四位一体”场站用地手续获批,8月15日混凝土拌合站首台机组开始生产混凝土,临建节点计划全部提前实现。“四位一体”标准化场站建设引来了外单位众多“粉丝”多人多次前来观摩学习。从8月18日徐家坝大桥首根桩孔开钻到10月14日中都隧道进口左线正式进洞施工,11月15日徐家坝首根墩柱成功浇筑后脱模,11月17日中都隧道进口左线浇筑首板仰拱混凝土,项目施工生产在公司2019年“大干120天”劳动竞赛活动中取得了“小组第一名”。2020年3月23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复工,中都河沿线桥梁桩柱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从4月3日桅杆咀首个墩柱盖梁成功浇筑,5月3日预制梁场首片25米T梁浇筑成功,6月15日桅杆咀大桥左幅成功架设第一片T梁,8月5日桅杆咀大桥左幅梁板架设顺利完成到目前中都隧道三个工作面分别掘进680米、590米、560米,项目施工生产稳步推进,再次取得公司“大干120天”劳动竞赛活动“小组第一名”好成绩。一个个节点目标的实现成为催人奋进的跳跃音符,群山回响中和时代同频共振的筑路号子正清晰可闻。两年间,项目部先后获得公司“四好领导班子”、“先进基层党支部”;两次被四川仁沐公司树为“共产党员示范团队”。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回首两年之前,这片尚带神秘气息的土地此时完全换了一番模样。参天而立的墩柱崛起在崇山峻岭之间,中都河畔,多了些时代的喧嚣,越发往前架设延申的桥梁隐隐浮于青山绿水之间,路的雄伟和景的别致水乳交融。透过五指山晨起的薄雾,这条带给四川屏山人民希望和幸福的道路仿佛已能让世人所见。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