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科技攻关团队19年获辽宁省工程建设工法两项,两项发明前不久也获得了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为项目安全高质生产、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带来了良好的效应。”十九局渭武高速项目部总工寇海军难掩心中兴奋。
渭武高速项目部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境内的山区腹地,施工区域山大沟深,水文条件复杂,雨季漫长且雨量大,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可利用的施工临建场地极少。承建的秦峪隧道下穿大型地质灾害滑坡群,且穿越三条地质构造大断层带,整个施工期仅隧道右线的累计涌水总量已突破1200万立方,掌子面塌方逾30次;化马隧道位于岷江河岸半山腰,路面标高与水面高差达40米,岩体松散、孤石众多,施工难度全线之最。
面对复杂艰巨的施工生产任务,项目部在进场建设初期就迅速采取在岷江河道内填筑河床“造地”,或靠山脚“开山”解决选址问题,并搭设两座跨河钢栈桥方便施工生产。同时,项目经理和总工带头与新职工结成科研对子,通过邀请外部学者授课、与兰州理工大学开展科技攻关项目合作、制订科技创效奖励办法等,形成“一条龙”模式开展科研攻关。在四年多的建设期里,项目部已累计撰写施工技术论文62篇,成功解决了半软半硬岩层的富水掌子面塌方、极软围岩收敛大变形等施工技术难题,荣获国家级发明专利3项,中国公路协会工法1项,省部级QC成果奖1项,省部级工法2项,中国铁建优秀工法2项,连续3年获评甘肃省施工企业信用评价A级。
在开展科技攻关的过程中,项目部还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一方面引进信息化综合应用系统,实现隧道施工进洞人员自动识别、定位、视频监控、有害气体监测,并与建设单位和甘肃省质监局建立远程链接,全天候监控现场动态,推进施工管理安全有序高效;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网络课堂、空中夜校,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理论水平,研发的隧道大管棚超前非对称6步开挖施工技术、新型防护结构技术,采用水玻璃双液浆进行封堵、超前注浆大管棚处置等措施,有效解决隧道施工中突泥涌水、掌子面坍塌等现象频发的难题,保全面障施工生产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