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蒙华铁路二工区钢构厂厂长马小利
□ 通讯员 何艳 记者 尹登明
电报之父塞缪尔·摩尔斯曾说:“唯一能持久竞争优势,来自竞争者更快的不断创新。”而12年孜孜不倦的创新发明,先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3项,以创新量出了人生的高度,农民工马小利当之无愧地成为中铁二十一局公认的“金牌蓝领”。2006年7月,马小利走上了发明创新之路。但如何才能做到持续创新?他想的是既然实用新型专利,就要根据工程需要量身定制。排水沟和电缆槽,一直是隧道施工的短板,其工序繁琐,要采用多次支模板,分次浇筑混凝土。以前的施工方法极其简陋,为固定模板,在地上焊几根钢筋作支撑,再用方木顶住模板,或在模板上穿眼用拉杆连接;振动棒一开,胀模、漏浆等现象层出不穷。成型后的水沟、电缆槽,几何尺寸线型歪歪扭扭,蜂窝麻面多,影响工程质量。
聚精会神组装设备
青海共玉高速项目办有位隧道专家,在施工现场大为惊叹;他对马小利的创新发明,产生了浓厚兴趣。他问马小利:“隧道土工布铺设不平整,严重影响防渗漏效果,是一个行业难题,你能否解决?如泄水洞、横洞高度、宽度仅两米多小型隧道,二衬施工影响机械车辆通行,你有何办法解决?”
经过缜密构思,马小利研制出“隧道土工布铺设液压台架”,铺设土工布又快又平整,提高工效5倍。他研发的自行式“无支架二衬台车”,解决了小直径隧道二衬施工难题。
2015年,中铁二十一局三公司二工区承建的蒙华铁路小南塬隧道、君子隧道总长超过15公里,是蒙华铁路全线和8标段的控制工程,隧道型钢改为格栅拱架支撑,需加工20万根注浆锚管、88万个“8字筋”,累计加工钢材1.1万吨。
某厂到工地推销10万元一台的“小导管冲孔机”,由于该机械冲孔是瞬间发力,钢管不是被压弯就是被挤扁,产品没一件合格。另一厂家销售的“8字筋冲压机”,每台20万元,经试用,该机冲压的8字筋直线段只有4厘米长,而且直线段还呈弧形,焊缝短,与设计要求的7至8厘米差距太大,不符合设计要求。
眼看隧道即将展开施工,钢构加工却陷入困境。马小利向经理吴小峰请缨,再次点燃了创新的激情。
创新的路上布满荆棘,对仅有初中文化的马小利来说谈何容易?为了尽快拿出成果,他挑灯夜战,冥思苦想,图纸画了一摞又一摞,加工出来的零部件组装后满足不了设计要求。为此,他夜不能寐,食不甘味,常常凌晨三、四点还在琢磨,一晚上烟灰缸盛满了几十个烟头,本来个子就不高的他,更显得又黑又瘦。妻子刘晓娟又心疼又生气:“你这是在拼老命啊?搞不出来就算了,只要把老本行电气焊干好,没人会说你的,何别难为自己。”可痴迷创新的马小利天生一副不服输的倔性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马小利向项目经理、项目总工介绍“8”字筋加工情况
马小利在青华大学校史馆留影
关键时刻,他召集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初雷、罗岁平、王小文、卫强等对零部件进行精加工,一次次试验,终于在半个月后就研制成功了“小导管组合钻床、8字筋冲压机”。该钻床九个钻头呈一字排列,一次同时钻9个孔,一根导管四个方向钻孔36个,只需30秒,比单台钻孔机提高功效10倍;“8字筋冲压机”则采用脚踏式开关,操作时手脚并用,冲压频率6秒一次,效率提高,每台成本仅2.2万元,产品完全符合设计标准,业主、设计院、监理看了产品赞不绝口,并对钢构厂产品实行免检。
“没有吴经理的支持,我不可能获得这么多创新成果。”马小利对记者说。项目经理吴小峰从资金、材料上给予大力支持,马小利这匹“千里马”受到“伯乐”赏识,使他的创新发明如鱼得水。
先期以40万元购买的“8字筋弯曲机”废品率高达20%,长度1.5米以下的钢筋用不成,钢材损耗率达25%。马小利通过攻关,“8字筋弯曲机”以全新的面目问世,体积只有原机的三分之一,各种尺寸的“8字筋”都能加工,并克服了“8字筋”扭曲现象,合格率达100%,钢筋端头也能利用,钢材损耗率由25%降为1%以内,每台成本价7万元。在一个月内,加工厂急需的“8字筋冲压机、8字筋组合成型机、8字筋自动焊机、8字筋弯曲机等系列机械投入使用”。正如中科院院士、地质学家李廷栋说:“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追求的永恒主题;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示范操作“8”字筋冲压加工
钢构厂有各种设备40多台,而从厂家购买的只有3、4台,其余都是马小利自行制作,仅设备购置费就为项目节省300多万元,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钢构厂的产品质量闻名全线,业主、监理以此为标准在全线推广。其它标段的项目经理、总工前来参观学习,请马小利给予现场指导。一、三工区加工不了的活,局指安排钢构厂承担,马小利总是愉快地接受任务。
2017年1月,股份公司命名的“马小利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蒙华铁路工地正式揭牌。马小利的创新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凝聚团队的力量,一大批农民工茁壮成长为能工巧匠,成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中坚力量,一批年轻的大学生也纷纷加入进来,为公司的科技创新插上了腾飞翅膀。
图为马小利调试钢筋自动焊接设备
2019年1月10日,马小利和他的创新团队再发力,在蒙华铁路小南塬特长隧道试验了“隧道施工车辆自动调头转盘装置”,经过7天的试验大获成功,设备各项性能完全达到设计标准,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了生产力。该装置避免了大型机械设备在长大隧道内调头难,以及司机长距离倒车,精神高度紧张容易疲劳发生事故等弊端,无论是出碴重型卡车、运输混凝土罐车、装载机、挖机都可以在上面实现自动调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仅在蒙华铁路工地,马小利申报的12项专利已经获批复授权,他总共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达到23项。2018年11月30日,全国铁路总工会安排“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到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青年技工劳模培训班”深造,主要学习怎样在实践中进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创新研发。有幸走进中国的最高知名学府,聆听专家教授讲课,马小利感概万千,从一名农民工成长为央企正式员工,深感中铁二十一局对自己的厚爱。他在笔记本上写道:“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坎坷,我在创新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只有用创新来回报我热爱的中铁二十一局。”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