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员工应多些“私人订制”
日前,某公司专门修订下发了《集体福利慰问实施细则》,将原来的职工福利普惠制发放,改为先调研后慰问,一人一策,精准对待。职工们纷纷称赞:这样的“私人订制”服务应更多些。
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单位对员工的福利发放或各种服务,通常采取的是“妈妈觉得孩子饿”式的“溺爱式”或一刀切的“普惠式”服务。这种做法导致的结果是,企业虽然付出了财力物力和精力,但员工却不太买账,原因就在于,没有真正服务到点子上,没有真正服务到员工的心坎上,没有真正做到急员工所急,难员工所难,所以,也不会真正起到激发员工的爱心与工作的积极性。
新时代的年轻员工,个性日益突出,对服务方式和内容的需求,也日益强烈和多元化,大家特别喜欢更加精准和实效的“私人订制”式的服务。而日益发达和便捷的沟通交流工具,为更多的“私人订制”服务,带来了方便,如何才能让职工舒心、生活安心,需要企业管理者始终抱有对员工“暖心、贴心、细心、真心”的用心关爱,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多与员工心灵互动,关注了解员工工作生活中的那些小心愿以及小确幸,及时予以满足或者启发疏导,只有如此,才能让员工将生活中的一个个小确幸,转化为快乐生活的媒介,进而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专心专心致志地努力创造出一流业绩。某单位在办理职工退休手续时,特意为每一位退休员工附带送上一张服务卡,卡上详细列出了员工退休后需要服务的联系电话、具体事项、联系人姓名等等,让员工一看卡就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如何办、找谁办、其联系电话是多少等,员工们都赞称此卡为退休员工“明白卡”。
不同以往的是,具有鲜明性格特色的90后、乃至00后年轻员工,他(她)对企业对工作对生活等的美好期望更为多元化、个性化,也更为自主化,并且,他(她)对心理期许的满足欲望更为强烈。从另一个角度说,面对此种新情况,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从事思政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针对年轻员工的特点与个性化的心理期许,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不断改变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服务能力与水平,通过经常性调研、下基层、座谈等方式,及时了解一线员工所急、所需、所盼、所难,为员工分别打造定制的“服务套餐”,因人因事有的放矢地精准“施策”,及时为员工“化瘀活血”,“雪中送炭”,充分发挥“私人订制”式服务的最佳效应,激发员工努力奋斗的创业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