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云南进入了“下一场雨,长一茬菌”的季节,昆明往返贵州盘州市红果的5652/5651次“慢火车”上,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为此美味而前后奔忙的人。5652/5651次“慢火车”被沿线山区布依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称为经商购物、务工求学、走亲访友的“便民公交车”,也是种植蔬果老乡们的“脱贫致富车”,极大地方便沿线云南和贵州两省百姓出行和销售农特产品,助力脱贫攻坚。(中国铁路,8月21日)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十三五”期间,我国交通扶贫取得决定性成就,八纵八横高铁路网络、四通八达的公路建设、机场新增设计容量约4亿人次。交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致富的“开门钥匙”,打开了产业兴旺稳脱贫的希望,乡亲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甜蜜。
一列列晃晃悠悠地慢火车,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为山区老百姓们搭建起了与外界沟通的桥梁,铺就了乡村振兴的“高速路”,见证了山区发展的巨变。在列车上看到,老百姓们用箩筐装着鸡、鸭、鱼,还有野菜、瓜果,坐在一起聊着家常。他们大多是到城里卖货的山民,因为常坐这趟车,相互之间非常熟悉。“慢火车”途径的地区大多是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铁路沿线的菜农、果农带上自家的农产品坐上“慢火车”进城赶集,还可以在车上售卖给需要的乘客。这对于山区老乡来说,这慢速度的绿皮车,既可以给他们解决交通问题,又可以为他们售货赚钱,交换生活必需品,这“多功能”列车,简直是为他们量身打造。
公益性“慢火车”托起了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终点站是“小康站”。“慢火车”一头连接着山区老乡“柴米油盐”的日子,一头连接着“全面小康”的希望。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到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人民齐心书写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史诗,彰显了对脱贫减贫事业的愚公移山之志。可以说,慢火车承载着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期望,要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久久为功、步步为营,双手就能创造明天。
这些没有软座、没有空调的火车,凭着区间里程短、停靠站点多、运行时间长,有的最低票价只要一元,以“舒适”的环境和速度穿梭于这些偏远的山区角落,方便并温暖着沿线站点的每一位乡亲,既为山里的百姓搭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也让他们实现了走出去、富起来的梦想。
(袁智峰) 铁路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