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祖国大西南的川渝黔山区,自古就有“千古魂销蜀道难”的慨叹,交通不便成为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
西南地区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带,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为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职工及广大铁路建设者甩开膀子加油干,高标准推进铁路建设。改革开放40年间,该局集团公司开通干线达到24条,运营里程从3910公里达到9887公里,铁路网络在西南崇山峻岭间越织越密。一趟趟飞驰的列车使西南地区与中、东部地区联网互融,相近如邻。昔日蜀道不再难,连江达海路路通。
40年来,铁路建设飞速发展,有力助推西南两省一市经济快速发展振兴,西南地区人民出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绘就新蓝图路网框架初形成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自古以来,打通一条“出山坦途”一直是西南地区人民的夙愿。为了沟通外界,古人沿溪傍麓,凿壁锤石,打孔钳梁,架木为桥,铺就了崎岖难行、只供人行马走的古栈道。直至1952年,巴山蜀水才建成了一条交通干线——成渝铁路。1958年,四川与全国路网相联的第一条干线——宝成铁路投入运营,1965年至1975年间,川黔铁路、沪昆铁路、成昆铁路相继建成,初步改变了“蜀道难”的局面。
1979年,继宝成、川黔、成昆铁路后,第四条出入四川省及重庆市的通道——襄渝铁路建成通车,进一步加强了川东地区、重庆市与湖北等省的联系。1988年,改革开放10周年之际,成都铁路局已建成8条铁路干线、19条铁路支线,跨越川滇黔3省14个地级市、113个县或县级市,营业里程达到5016公里,电气化铁路从无到有,基本形成了西南铁路网框架,进一步密切了西南地区间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联系,促进了工农业发展。许多中小城市工矿企业和加工工业蓬勃兴起,重庆及成都热电厂、成都无缝钢管厂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相继建成投用,沿线开设的厂矿专用线达到109条,吸引区内工业总产值占到全省的40%以上。
西南首涌民工潮铁路建设加速度
在打通西南地区与外界通道的同时,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带来了东南沿海地区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信息。1988年,成都站迎来第一个春运民工潮,数万名农民工聚集在此,准备外出打工。
“那年春运,成都站站前广场人山人海。”在成都站工作40年的售票员李泉鹤回忆,“买票、乘车的人裹着被子通宵达旦守在车站,售票厅排队买票的队伍从厅内延伸到厅外很远。客流高峰期间,客车车厢一排3人的硬座通常能挤6个人,过道都塞满旅客。由于当时行车速度、列车载重等运输综合能力较为低下,运能与运量增长需求矛盾突出。”
进入新世纪,为进一步打破运能与运量需求矛盾形成的交通瓶颈,西南铁路建设加快速度,步入快车道。
2002年,达万铁路、内六铁路先后建成投产,不仅形成货物客流出川、通江达海的直接通道,促进了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改变了贫困地区面貌,加快了沿线人民脱贫致富步伐,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团结。
2006年,渝怀铁路建成运营。这条铁路在当时创下“跨越江河最多的国内干线铁路”等中国铁路史上多个“第一”,有力促进了渝东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振兴。
2009年,成遂渝铁路建成投用,首开时速200公里和谐号动车组,标志着西南铁路进入高铁时代,成渝间旅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成渝间百姓生活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中午重庆火锅,下午成都喝茶”成为两地人休闲的新选择,“双城生活”由概念成为现实。
2010年,成都首条市域铁路——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成灌铁路)开通运营。这条时速200公里的铁路将成都与都江堰、青城山等旅游景区无缝连接,旅客从在中心城区上车到抵达青城山脚下,耗时不过半小时,有力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振兴。
2012年,广巴铁路全线运营,结束了革命老区巴中市不通火车的历史,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注入新的发展引擎。
连江达海路路通融入国家高铁网
2013年底,渝利铁路建成运营,沪汉蓉客运大通道全线贯通。从成都出发,途经重庆、武汉、合肥、南京等地抵达上海,全程只需要14个小时左右,有力地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沿线旅游经济的开发。
2014年,贵广高铁建成运营,贵阳至广州的铁路运行时间由以往的20多个小时缩短至4到5个小时,贵州、广西等拥有丰富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地方,伴随高铁的开通逐渐名声在外,让贵州昔日“不是夜郎真自大,只是无路去中原”的闭塞成为历史。
2016年,沪昆高铁贵州段建成运营,中国东西向线路里程最长、经过省份最多的高速铁路——沪昆高铁全线通车。从江南的鱼米之乡到西南的苗族村寨,由于沿线自然、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高铁的开通运营大力带动了沿线工业城市发展和矿产资源开发,旅游业快速崛起,贵州铁路开始融入全国高铁网。
2012年至2016年,成都局集团公司开通线路近20条,建设投资规模、开工和投产项目名列全路前茅。2012年底,沪昆铁路六沾复线打通,全国东西走向铁路大通道自此不再“肠梗阻”。
2017年,西北地区到西南出海口距离最短、最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兰渝铁路开通运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黄金交会线路,兰渝铁路进一步激活了沿线地区乃至更广领域的巨大经济潜力。中欧班列(重庆)途经兰渝铁路,运输更加快捷高效,川渝众多商家纷纷搭上中欧班列(重庆)这趟“快车”。自中欧班列(重庆)开通以来截至今年9月30日,成都局集团公司共发送中欧班列4000余列,有力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经济发展。
2017年,西成高铁四川段建成投用,西成高铁开通运营,千年来阻隔中国西北与西南的秦岭天堑变通途,西安至成都间旅行时间压缩至不到4个小时,蜀道难彻底成为历史。
2018年,渝贵铁路全线通车,南接沪昆高铁、贵广高铁,形成重庆南下、东出、西进的快捷通道。重庆至贵阳的旅行时间缩短为2小时左右,通过渝贵铁路,重庆始发的高铁动车组开进昆明、南宁、广州、上海等地,加速融入国家高铁网,实现连江达海路路通。
快捷舒适赞巨变促进经济大发展
与速度一同变化的还有旅客的乘车体验。绵成乐客专、成渝高铁相继开通,在成渝经济带内构成了一个“T”形结构,每天重庆、成都、内江、绵阳、乐山等市民乘坐动车,快速频繁来往于沿线地区,或经商办公,或走亲访友,方便快捷舒适。
“老婆,我在成都买了兔头,晚上加菜!”国庆节前,家住西安的李先生在成都刚结束了会议,用手机登录12306网站,几十秒便购买了1小时以后前往西安的车票。取票、进站,李先生走进明亮的候车大厅,登上列车,调整好座椅,惬意地发出一条短信:“4小时后见!”李先生的乘车经历在今天看来再平常不过。他向记者赞叹:“与40年前的情景相比,可谓发生天翻覆地的变化!购票乘车不再难,随着自动售(取)票机、移动支付等新技术的出现,旅客彻夜排队抢票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便捷舒适出行成为常态。改革开放40年来,从绿皮车到动车组,再到复兴号,旅客的乘车体验越来越好。”
速度和技术的提升,正是西南铁路建设创新发展的缩影。今年暑运,成都局集团公司旅客发送量几乎是改革开放初期一年的旅客发送数量。
2013年,伴随渝利铁路、兴隆场编组站等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川渝黔两省一市路网密度达到134.3公里/万平方公里,三地每年GDP增长速度在全国均排在前列。数据显示,贵广高铁开通以来,沿线的贵州省相关地区旅游收入年均增长超过40%,贵州近年来GDP增长始终名列国内前茅,广西接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近20%。贵州、广西、广东三地提出以“点线面结合、分层次推进”的策略,引领贵广高铁沿线各城市综合交通及产业整合发展,使之成为沟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道。
西成高铁、渝贵铁路开通运营,不仅使川渝黔三地联系更加紧密,也使西南地区与其他地区打通阻隔。西成高铁开通,将成都与西安两大历史名城联系在一起,有力带动了整个西部文化旅游业发展。西成高铁、渝贵铁路开通运营释放了宝成铁路的货运能力,配合全线通车的兰渝铁路,更大地促进两地乃至西南、西北地区的物流商贸发展。
回首改革开放40年,西南铁路逐渐连片成网,现代化装备日新月异,改革创新层出不穷,发展成果倍加惠民。
展望未来,西南铁路沐浴改革开放春风,将在新时代乘风破浪,加快发展,越织越密:成贵铁路通车后,四川将拥有南向通江达海最快捷高速通道;川南城际铁路建成后,川南四市将携手迈入高铁时代;成兰铁路在可预见的未来建成通车,将结束川西北无铁路的历史。“十三五”期间,国家仍将大力推进中西部铁路建设,西南铁路发展的明天越来越美好。
《人民铁道》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