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盾构“隧道”风险可视化

上表对于不可接受需要重新决策的风险进行了全部罗列,但是由于受到主客观环境的影响,无法将所有风险都一一罗列出来,比如还有较多的三级风险。

4.2基于BIM技术的风险可视化

在利用BIM技术将风险可视化之前,需要在Revit程序中进行底层模型的模拟,即对钻石山站与金钟站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将场地视图导入进CAD平面图纸中,从而方便后续操作。在此基础上,必须修改导入单位和可见性等参数,并使用Revit程序中的特殊命令,来进行场地绘制,利用放置点来确定地表高程坐标,顺利生成地表模型。此外,还需对地表模型进行有效分割,在分割成一个个单独的区域后,辅以不同颜色的材质,来模拟地面上的真实情况。下部土层分布参考区间工程地质土层勘探图,通过内建场地模型的方式,借助勘探图土层边界线,通过拉伸命令绘制各个土层,并分别赋予相应材质、颜色,生成整体土层模型。通过以上操作,可以得到盾构区间底层及周边环境的模型,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6 盾构区间底层及周边环境的模型

当然,为了对盾构隧道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价,在BIM模型库已经建立的基础上,针对钻石山站与金钟站的管片参数设置,从而在Revit程序中可以极其方便的生成盾构隧道以及联络通道等模型,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7 盾构隧道模型

图8 联络通道模型

在以上步骤完成情况下,要想进一步将风险评价表中的风险事件进行可视化,需要利用BIM模型库中的相关模型,将其转换成图片,然后载入到程序中,并放置于相应的事故发生位置做为警示标志。而一线施工人员可以依据模型图纸,清晰的看到哪些区域属于风险高发区域,从而及时的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监测,提前进行警示的优势可以极好的避免风险的发生,而这样将风险进行可视化,才能有效的降低风险。

结束语

综上所述,BIM技术的应用让建筑工程领域的建设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由于其可视化的特点,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施工风险的发生,解决了潜在的安全隐患,让施工变得更加安全。本文以香港地铁钻石山站与金钟站为例,探讨了将BIM技术应用在盾构隧道风险可视化的方法,在构建好了BIM模型库之后,利用Revit程序的建模功能,实现了风险可视化的目标。因此,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对香港地铁沙中线避免施工风险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价值。(基建项目总监蔡振声编辑)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